ID: 3980802

2017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人体的奥秘教案(打包5套)新人教版

日期:2025-10-0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23722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7,人教,新人教,5套,打包,教案
    第二节 人体的血液循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 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4. 说出心率和脉搏的基础知识。 5. 了解血压的概念以及如何测定血压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通过收集有关高血压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了解自己及家人的身体,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和自我保健意识。 2.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 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 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1. 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四、教学工具和手段 观察、讨论、交流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生物教学模型和视频教学相结合完成。 五、教法和学法  突破重点与难点: (一)、教 法 1、 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 直观式———利用生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展示。    3、 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 (二)、学 法 1、分组探究法。    2、归纳总结法。    3、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4、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练习巩固。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 前 准 备 生物心脏模型7个 、多媒体课件。 (二)导 入 新 课 复习10.1节血液内容引出血管知识。 (三)课 程 新 课 活动一 突破重点: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完成表格,进行评比打分。 活动二 突破难点: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师:同学们都知道,血液在全身是循环流动的,它为什么不会停息呢 生:由于心脏的作用。 师:对,心脏就像水泵一样,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推动着血液不停地流动,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本节课我们第二个学习内容 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 脏。 利用生物模型,留给学生观察的时间。教师在展示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观察心脏的形状、大小、内部的结构等(学生认真观察后,会轻松地回答出来)。小组探讨以下问题: 【观察讨论】看看心脏有几个腔,各腔之间是否相通,壁薄厚有什么差别,连接各腔的血管有什么特点,是动脉,还是静脉……学生们积极地讨论,预习过的能积极带动其他学生参与。 【小组比拼】采用小组评分式的方式进行回答问题,针对同一问题,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不同组的讨论结果。(每组有一个生物心脏的模型,每组代表展示的的时候要向其他组同学实物展示出来。) 【交流总结】心脏有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左右心室的壁薄厚不同,左心室的壁心肌发达,壁厚;右心室心肌不如左心室发达,壁较薄。心室与心房比较,心室壁厚,心房壁薄(解释:左、右是以人体的生理结构为依据的)。 心脏四腔分别连接不同的血管,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 设计思路:利用生物模型采用直观教学,每个小组汇报展示,多次强化记忆;针对同一问题,相同时间内同学间的差距。知道自己的不足后,自己改进,进而进步。 (四)总结:师生共同完成,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补充练习:利用模型,强化新知。 七、作业设计 P55自我评价 八、板书设计: 人体的血液循环 一、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心脏的位置:胸腔中间偏左 形状:倒置的梨 大小:与自己的手握拳头的大小差不多 心脏的结构:有四个腔,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    左心房:连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