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三态变化 执教者: 授课时间: 活动目标:1、感知水的三态变化,学会观察实验过程,能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 现象。 2、引导幼儿体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活动重点:感知水的三态变化,学会观察实验过程 活动难点:能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活动准备:1、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2、幼儿操作: 《小水滴旅行记》、《设计节约用水标志》 3、冻有小玩具的冰块若干、酒精灯、烧杯、火柴、热水、玻璃板。 活动过程 : 一 、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在炎热的夏季,你们最喜欢吃什么避暑? (引导幼儿说出冰糕、雪糕等 ) 师:请幼儿说说喜欢吃的原因。 (幼儿自由讨论交流) 2、师幼共同小结:因为雪糕、冰糕等很凉,既凉快又解渴。 二、感知、讨论 1、教师把冰块发给每位幼儿,请幼儿摸一摸,感受一下冰,并 说说冰的特点。 2、引导幼儿思考:冰是怎样形成的? 3、教师小结:水遇冷变成冰。当温度降到0度以下时,液态的水就 会变成冰,并不能流动。 游戏:冰中取宝 1、出示冰中的玩具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取宝 师:谁能帮助老师把冰中的玩具取出来?(激趣) 2、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取宝。 3、幼儿思考:如果把冰块放进热水里,是否能更快地取出玩具? 4、幼儿操作实验,观察冰变成水的过程。 五、实验 1、加热实验 教师:并加热变成水,水加热后又会变成什么呢? 教师操作:把冰倒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引导幼儿观察水变 成水蒸气的过程。 2、遇冷实验 请幼儿把手放在水蒸气的上方(不要离得太近,以免烫伤),直 观感知水蒸气是热的。 3、教师出示玻璃板,让幼儿触摸,直观感知玻璃板是凉的。 讨论:白色上升的气体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水蒸气)水蒸气 遇到凉的玻璃板会发生什么变化? 4、教师把玻璃板放置水蒸气的上方,请幼儿观察水蒸气变成水的过 程,幼儿观察并用语言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六、欣赏 请幼儿欣赏《小水滴旅行记》,进一步理解水的三态变化。 七、操作 指导幼儿完成《小水滴旅行记》(《幼儿操作),按照小水滴旅 行的过程做出标志,进一步理解水的三态变化。 活动拓展: 在活动去完成《设计节约用水的标志》操作卡,将节约标志粘贴 在盥洗室内,提示幼儿要珍惜水资源,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 活动反思: PAGE 2第三章 第6课 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 在宇宙中看地球,为什么是一颗蓝色的星球? 师: 地球上 71% 的表面积被水覆盖,水的总量有 13.6 亿 km 2 ,因此地球又被人们 称为是“水的行星。”水是地球上的生命之源,你能结合日常生活谈谈水 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吗? [学生讨论] ( 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 二、阅读图表,明确概念内涵 师: 地球上有的地方水多,有的地方水少,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这与地球上水的分布和水循环运动特点有密切关系。今天我们就一直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师: 说一说,我们周围环境中哪些地方有水存在? 学生讨论:地球上的水广泛分布于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地下、土壤和生物体中。 师: 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是孤立存在还是相互联系的?如果是联系的,你能说说它们是如何发生联系的? 学生讨论: 地球上的各个水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联系的,并组成地球水圈。水圈各种水体的转化方式是通过自然界水的三态变化,其联系过程就是水的循环。 生: 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展示“水圈的构成图”]读图明确水圈的构成特点,并要求学生用“结构图描述水圈的主要构成。” 教师帮助学生完善水圈的构成图。 由此引导学生得出水圈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 通过讨论、读图思考等方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