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992636

语文八年级上长春版4.11《范进中举》课件(46张)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29268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语文,八年级,长春,4.11,范进中举,课件
  • cover
课件46张PPT。 据说在清朝时期,有个叫严监生的人,有一年,他病得很厉害,一连三天都不能说话。医生都不下药了;他的家人,都从各个地方赶了回来,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一进一出,响得一声接一声的,可总不见断气。这时,只见他努力地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著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件重要的事不曾交代?”他把头摇了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著儿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著摇头。那两个手指头却是指著不动。这时他的妻子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根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根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根;众人看严监生时,只见他闭上眼睛,把手垂下,顿时就没了气!  范 进 中 举 吴敬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作家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讽刺小说家。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曾祖父、祖父、叔祖均凭科举显达。其父吴霖起为人正直耿介,不慕荣利,对吴敬梓颇有影响。 吴敬梓13岁丧母,后随父到任所,20岁中秀才(此后即屡举不中),23岁丧父。家族内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经历了这场变故,吴敬梓既无心做官,对虚伪的人际关系又深感厌恶。安徽巡抚推荐他应博学洪词考试,他竟装病不去。他不善持家,遇贫即施,家产卖尽,直至1754年53岁去逝时,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他出身于仕宦名门,随父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对于如官僚豪绅、纨绔子弟、举业中人、清客等卑劣的灵魂,腐朽的生活有较深刻的了解;加上他个人经济地位的剧变,使他与广大下层人民有较多的接触,这些成了他创作《儒林外史》的丰富的素材,费20年心血著成《儒林外史》。《儒林外史》: 它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 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全书中心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教的毒害,讽刺因热中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气,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作品简介关于封建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时期。 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 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 又称为库生,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正式的科举 考试分为三级:(1) (2) (3) 。乡试通 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 次。 乡试取中后称为 , 第一名称为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 春天在礼部举 行。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为 ,第一名为 。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 中后统称为 。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踢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 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 ,第二名俗称 ,第三名俗称 ,合称为三鼎甲。以上各种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考试限定由四书五经命题,考生不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最终成为科举考试的奴隶。 乡试会试殿试举人解元贡生会元进士状元榜眼探花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2、分析范进、胡屠户的性格特征,理解其典型意义。 3、掌握文章所运用的讽刺手法,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4、认识科举制的罪恶,了解其对知识分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