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995650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总复习材料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8次 大小:184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
  • cover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总复习材料 第四单元(小说) 1. 空城计 一、文学常识 1.空城计:三十六计之一,其战略是“虚者虚之,疑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2.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军事家。蜀汉丞相。谥曰忠武侯。 二、日积月累 1.读准字音 分拨(bō) 司马懿(yì) 失色 旌(jīnɡ)旗 隐匿 城铺(pù) 鹤氅(chǎnɡ)纶(ɡuān)巾 笑容可掬(jū) 麈(zhǔ)尾 司马昭(zhāo) 抚(fǔ)掌 骇(hài)然 远遁(dùn) 言讫(qì) 旁若无人 犒(kào)劳 2.字词解释 分拨:分派 飞马:这里指骑着快马传送紧急军情的人 蜂拥:像蜂群一样拥挤着 失色:因惊恐不安而变了脸色 妄行出入:不遵守规定,随便进出 笑容可掬:形容满脸笑容 莫非:莫不是,大概。表示推测 骇然:惊惧的样子 言讫:说完。讫,完结,终了 三、文章思想内容 开端:(第1段)司马懿兵临西城(背景、对比突出军情的危急) 发展:(第2段)诸葛亮临危施计(在“空”上做文章) 高潮:(第3、4段)司马懿中计(明写司马懿,暗写诸葛亮,侧面烘托) 结局:(第5、6段)诸葛亮释计(对话、对比) 四、重点问题 1.孔明“三笑”:笑容可掬(故做轻松、故做姿态),抚掌大笑(侥幸、如释重负),拍手大笑(自豪、嘲笑) 2.人物形象: 孔 明: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 司马懿:疑心病重、老谋深算、多疑自负、狡诈多端 3.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弄险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作为“魏之名将”的司马懿为什么会中计失败? 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弄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知己知彼,他对司马懿可以说是了如指掌,甚至对司马懿见到空城之后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都事先想到 ,故此能险中取胜。 司马懿虽是魏之名将,并与诸葛亮的打过多次交道,了解诸葛亮的性格,但他对诸葛亮的了解不够全面,加上他刚愎自用,导致他中计失败。 五、三十六计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2. 美猴王 一、文学常识 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本文选自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二、日积月累 镌(juān)刻 迸(bènɡ)裂 麋(mí)鹿 瞑(mínɡ)目 石碣(jié) 天造地设 滔滔不竭(jié) 力倦神疲 开辟(pì) 径(jìnɡ)直 开窍 (qiào) 造化 顽劣(liè) 拱(ɡǒnɡ)服 喜不自胜:高兴得不能控制自己 三、文章思想内容 开端:(第1段)石猴出世。 发展:(第2、3段)石猴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