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998508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5《渔家傲》 (共28张PPT)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7636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渔家傲,28张
  • cover
课件28张PPT。渔家傲—范仲淹 豪放派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前面我们所学的表现范仲淹政治理想的散文《岳阳楼记》,写于他被贬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前4年(1040年),还在塞外征战。 作为有政治抱负的范仲淹,面对荒凉和艰苦,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 范仲淹写景抒情上阕下阕上阕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1上阕写景,作者选取了哪些事物入景? 2有哪一个字概括了塞下之景? 3文中“孤”“闭”字能说明什么? 4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思考———说明军队现在孤立无援。紧闭城门,形势紧张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1交代当时的环境_____。 2渲染了_____的氛围。 3烘托人物_____心情。 4为下文_____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阕荒凉凄凉悲伤抒情下阕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思考1下阕抒情,抒发了作者那些情感?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之情, 对国家的担忧之情(爱国之情)。渔家傲范仲淹上阕写景衡阳雁去 边声四起 孤城落日渲染荒凉萧瑟气氛 下阕抒情异家万里- 归无计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思乡报国之情泪借景抒情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意境:内容:变型默写: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2.写边地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衡阳雁去无留意3.写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句子: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5.夜寒霜重,笛声凄然的句子:羌管悠悠霜满地。6. 写出将士有家难回,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句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中心思想 《渔家傲 秋思》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 武陵春李清照李清照介绍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 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了解背景: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1127年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1129年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军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1135年寓居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词。时年53岁,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 、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打算 1、本词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面对自然景物,词人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句诗看出的。 3 、景色宜人,为何如此心情?文中哪4字可以概括? 赏析上阕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暮春———心灰意懒物是人非 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直接抒情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怎样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赏析下阙这种写法是———化虚为实。“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词人却把它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突出愁苦之多,间接抒情。小结: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内心中,因种种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