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013792

星星变奏曲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1261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 cover
《 星 星 变 奏 曲 》 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的《星星变奏曲》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这首诗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这首诗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在艺术手法上它以情境的变化来丰富“星星”的意象和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因此诗的语言凝练形象,意象丰美,句式灵活多变,在遣词造句方面有独特的美,诗歌要让学生在品味中积累,在积累中提高语言素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标 要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本质属性 知识目标 1、巩固诗歌三美,简单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21教育网 能力目标 1、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理解诗歌主旨。 2、在熟读过程中,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生活的不完美,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初步学会运用“诗歌三美”的知识欣赏诗歌。 2、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突破方法:诗歌三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的知识在现代诗单元开始学习时就已经介绍说明。朦胧诗是特定年代特定诗人的特定诗歌,跟学生比较遥远,所以,可以由老师直接讲述给学生。第二个教学重点,我采用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三美的理论并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诗歌的意境的方法来解决。 难点 理解诗歌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和信念2·1·c·n·j·y 突破方法:老师引导学生快速找出诗中的“物象”,并分析其所代表的苦难与美好来理解诗意。然后在拓展延伸环节中,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通过把握诗中特殊句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期盼,也是对诗人理想和信念理解的一种方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用指导朗读、合作探究、联系生活、比较阅读等方法进行教学,老师简介朦胧诗产生的背景,将这种创作现象与社会整体环境相联系,为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主旨和诗人的写作风格提供知识平台。教学活动还应强化诵读,在熟读中,揣摩语言,感知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21·世纪*教育网 学习方法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联系生活去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据此,我准备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切磋琢磨中互相补充,互相提高。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配乐《爱的协奏曲》)在茫茫的夜空中,总是闪现着点点的光明,那就是星星,它喜欢把人的思绪扯得很远很远。对诗人江河来说,星星便成了点燃他灵感源泉的导火索,并因此而催生出了一曲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星星变奏曲》。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诗歌。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一至两遍,把握朗读的基调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讨论确定朗读的情感基调、节奏、语气、语速、重音、停顿等,作好标记,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三、研读诗歌,理解诗意,揣摩语言 (老师抒情化地深情朗读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活动一 寻美点 (1)读第一节里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结合具体词语谈谈喜欢的理由,自由发言,提高鉴赏水平(联系生活,说说生活中的苦难,老师适时展示北京奥运会上德国运动员施泰纳赢得金牌和美国运动员埃豪斯痛失金牌的有关报道,讲述个人的阅读感受) (2)学生听朗读录音或看视频(通过听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物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述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发感情上的共鸣。)【来源:21cnj*y.co*m】 (3)集体朗读诗歌第一节。 2、活动二 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