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016168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日期:2025-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1268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课
  • cover
《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莫泊桑的这篇小说,行文波澜起伏,故事情节巧妙曲折,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本课的阅读教学,拟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曲折的情节,领会作品的丰富内涵。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在评价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二、确定教学目标 1、依据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使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丰富语言积累,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初中小说的教学,要以培养兴趣为主,让学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学习小说大都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命运结局。对于小说中的字、词、句,大部分学生不会感觉有难度。由此,依据教材要求,重点研讨有关课文内容、写法、主题等几个问题。另外,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口头作文的形式,为课文另拟一个结局。为减轻学生负担,保留兴趣,本课教学不布置预习。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把握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2)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能力目标:(1)学习运用个性化描写及对比手法刻画人物。 (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锻炼创造性思维。 德育目标:认识19世纪法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摒弃虚荣心,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从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运用对比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主题的分析。 三、教学思想 基本原则:围绕目标,引导阅读,读中感悟,探究研讨,因材施教,注重知识迁移,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师首先要激发全体学生对本课的阅读兴趣,指导出大的探讨方向,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并主动质疑,教师在其中承担导读、归纳、点评的任务,并对突发的问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21教育网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1、 学法指导 (1)理解———品味———感悟 学生学习本文,首先应该熟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逐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其次是品味课文,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在分析人物性格时,要抓住一个“变”字,通过变化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在分析悬念铺排时,要扣住一个“巧”字,以达到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最后感悟课文,欣赏作品,体会主题,感受文学艺术的美。21cnjy.com (2)自主讨论 这篇小说的内蕴很丰富,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主动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以释疑,培养解读小说的能力,如从情节分析入手,探讨作品主题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诵读法 莫泊桑的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幽默机智。课文在技巧的运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情朗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语言、行动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动和刻画人物性格的。课堂教学以朗读揣摩为主。2-1-c-n-j-y 2、 教法指导 坚持启发式。问题要精简,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点拨手法,在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过阅读体会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认识作者的感想态度。【来源:21cnj*y.co*m】 3、 手段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结合多媒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