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心声 教材分析: 《心声》是一篇难得的反映校园生活的小说,作者通过区公开课上,李京京执意要朗读课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朴特别是铭记亲情和渴望表达亲情的学生形象。《心声》这篇小说篇幅较长,但情节清楚,线索分明,语言精美易懂。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凄楚的人物形象和令人伤感的语言表达感染着读者,因此,它对于学生理解小说这种体裁及它的现实意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学生还可以从主人公身上学习天真、纯朴、执著地追求目标的思想和品格。 教学目标:? 1、能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思路,找出文中的主要矛盾冲突。? 2、学习本文运用心理描写,通过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运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4、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教学重点: 1.理解“心声”含义。 2.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这是本课的难点;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今天,我们来聆听一下别人的心声。(板书课题)看到标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呢?(学生发言:谁的心声?什么心声?为什么有这样的心声?心声有没有实现?)同学们的疑问恰好抓住了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下面,我们来看课文,解决这些问题。 二、了解相关资料:?? 作者简介: 黄蓓佳,1955年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2年毕业被分配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1972年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并发表处女作《补考》。以后陆?续在《钟山》《文汇月刊》《上海文学》《安徽文学》《收获》等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夜夜狂欢》等。 三、诵读: 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字词。 (1)注音 呵斥(hē?chì)? 纸捻子(niǎn)?发窘(jiǒng)??抽噎(yē) 妒忌(dù jì)??沙哑(yǎ)???桢(zhēn)??? 发颤(chàn) (2)释义 呵斥:大声斥责。 琅琅:象声词,金石相击的声音、响亮的读书声音等。 沙哑:(嗓子)发音困难,声音低沉而不圆润。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四、整体感知: 1.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 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2.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明确: ⑴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⑵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⑶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⑷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21教育网 3.请你根据这四个场景把本文分成四部分。 明确: 情节结构: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 五、作业布置: 找出文中出现的人物并对其进行分析。 第二课时 一、分析人物形象: 1.学生概括归纳程老师和李京京的形象特点。 明确: 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对工作认真负责;也存在不足。 李京京: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执著追求不轻言放弃、铭记亲情友情并渴望表达。 2.研讨刻画李京京形象的描写方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