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016194

第19课《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1293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9课,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 cover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香菱学诗》选自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文、王熙凤、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性格的艺术形象。本文主人公香菱是个苦命的女子,她文化底子不深,但她学诗终于取得成功,文中着重描写了她的苦吟,但苦吟不是她取得成功的唯一原因,对此,我们应结合她学诗的全过程,作广泛而深入的探究,以便从中获取有益的启迪。 教学目标 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 教学重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 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一: 《红楼梦》能测出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红学大家周汝昌曾经说过,最有智慧的人才能读《红楼梦》,才爱读《红楼梦》,因为这部书里有你一生所需要的知识,希望大家能多去读读这本书。今天我们就从《香菱学诗》这个经典片段进入《红楼梦》。21教育网 设计二: 同学们,每当我轻轻翻开那带着浓浓墨香的《红楼梦》时,我总是钦佩于作者的旷世之才,感伤于故事的离合悲欢,伤怀于人物的悲惨命运;每次读到香菱,心中总有一种别样的情感,萦绕心间,挥之不去,难以释怀。[)今天我要和同学们一起再次走进《香菱学诗》,去感受那个孤独灵魂背后的故事,希望能和同学们进行一次心灵的撞击。 板书课题:香菱学诗 二、作者、作品及人物介绍 曹雪芹(1713-1763,一说为1724-1764)字梦阮,清代小说家。名沾,号雪芹、芹圃、芹溪。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一职达六十年之久。后来父亲因事受株连,被革职抄家,家庭的衰败使曹雪芹饱尝了人生的辛酸。他在人生的最后几十年里,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八十回的稿子。《红楼梦》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思想认识深刻、艺术手法精湛,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现存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中的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约1738--约1815年)所续。【版权所有:21教育】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袭人、鸳鸯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香菱,原名英莲,出身姑苏一乡宦家庭。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受尽侮辱、折磨。后随薛家进京,平日伺候薛蟠,难得有空。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让她享受到短暂的自由和快乐。但随后薛蟠娶进正妻金桂,她的命运更为不堪,很快便被折磨致死。(板书:可怜) 三、泛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并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及文学常识。 仄(zè)声 应玚(yáng) 庾(yǔ)信 蘅(héng)芜(wú)苑(yuàn) 三昧(mèi) 暧暧(ài) 胡诌(zhōu) 鳏鳏(guān) 颦(p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