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一句话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缄、霹、雳”3个字,读读记记“缄默、霹雳、铁树开花”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句话”的含义,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句话”的含义,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闻一多的资料和这首诗歌的背景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名言铺垫 (一)师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下列名言。(课件第三屏)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 ◎愿为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二)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同学们,名人名言能给我们思索,给我们启迪。今天,让我们走近闻一多,走近诗人要说的这句话,它能带来“祸”,能点着火,它缄默了五千年。这是怎样的一句话呢 (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走近作者,了解创作背景 (一)根据同学们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你印象中的闻一多。 (二)教师相机出示闻一多的图像和有关他的资料。(课件第四屏) 闻一多(1899—1946)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其代表作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他一身正气,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1946 年夏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三)师生交流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1925年他留美回国,看到的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他对现状强烈不满,他渴望改变旧中国。于是一种情绪,一种情感在这首诗中流淌着。 三、初读诗文,整体感知,与“爱国”相遇 (一)自读课文,读通读顺,并画出生字。 (二)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三)出示词语,指名读并正音。(课件第五屏) 缄默 霹雳 铁树开花 着了魔 忍不住 (四)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梳理出自学提纲。相应出示自学要求。 (课件第五屏)自学要求: 1.说一说:诗中讲到的“一句话”是一句什么话?并在文中用直线画出来。 2.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它为什么反复出现?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一句话”的含义。 四、品读文本 (一)品读第一小节。 1.交流:这是一句什么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2.在第一小节出现时有什么含义呢?联系上文思考。(课件第六屏)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第一节先用排比,通过“祸”与“火”的写实和比喻,揭露黑暗现实对民意的压制,也寓示着民众积蓄着的巨大力量。接着进一步用火山作比,它虽然沉默了千百年,一旦爆发就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力量。这一喻象表明诗人对人民反抗的力量充满信心。)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人对人民反抗的力量充满信心之情。 (二)品读第二小节。 1.默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不懂的? (“你”不信的是什么?而“我”坚信的又是什么?带着这两个问题再去读诗文。) 2.思考:“铁树开花”比喻什么 人民反抗的力量是挡不住的,我们可以从哪里体会到? 3.在当时军阀的黑暗统治下,诗人能对中国的未来如此充满信心,真是了不起。带着这种情感练习朗读第二小节。 (三)有感情地练习朗读全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拓展阅读(课件第七屏) 祈 祷 闻一多 六、巩固练习 (一)读读本课生字,说说自已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二)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0 一句话 咱们的中国 火山爆发 晴天霹雳 教学反思: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根据学情调整教学,这节课采用半开放式的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