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023532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课时跟踪检测+教学案):第4课 《诗经》两首(3份)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129710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7-2018,教学,两首,诗经,4课,跟踪
    课件80张PPT。 “综合提能训练”见“课时跟踪检测(四)”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第4课《诗经》两首 (一)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内容上包括:①社会政治诗,对生活愤懑忧伤,抒发感慨,对政治或赞美或讥讽、抨击;②爱情诗,歌颂美丽的爱情;③史诗,记载民族的历史,歌颂祖先的功勋;④反映兵役、劳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不幸。《诗经》中的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二)背景链接 《氓》 春秋以前,原始的平等观念仍残存于人们头脑中,社会的不平等现象相对后来社会较少。到了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的社会现象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作品通过一位被遗弃的妇女的自述,描写了她不幸的婚姻生活,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采薇》 《采薇》是西周后期的守边兵士在归家途中的歌唱。据《汉书·匈奴传》记载,周懿王时,王室渐渐衰落,有外族侵袭,诗人才作《采薇》。当时,最严重的外患是狁。所谓狁,殷商时称犬戎,西周时称狁,春秋时称戎或狄,战国、秦汉时称胡或匈奴。周懿王时,狁曾迫近镐京,成为王室的威胁。后来,西周的灭亡也与狁有关。 (三)常识整理 Ⅰ.文学常识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风”又称“国风”,“国风”是当时各地流行的民谣,带有地方色彩。“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颂”是贵族在宗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个事物。 Ⅱ.文化常识 1.古代占卜术语 尔卜尔筮。 (1)卜:古人迷信,用火灼龟甲,认为看了那灼开的裂纹就可以推测出行事的吉凶。 (2)筮:本是用草木类预测。后来指称扩大了,广义的筮即起卦手段,也包括非草木类型的起卦手段。 2.古代男子的称谓 (1)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此处指男子,特指未婚男子。“士”,上古掌刑狱之官。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如: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冯谖客孟尝君、苏秦连横等。“士农工商”即古代所谓四民,指大学士、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2)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君子:古代对贵族男子的通称。又泛指有道德的人,君子常常和小人或野人对比。此外,妻称夫也叫君子。 《氓》 [氓(ménɡ):民。蚩蚩(chī chī):忠 厚的样子。匪:通“非”,不是。贸:交换财物,交易。即:就。谋:商量、计议。这里指商议婚事。] [子:你,古代男子的通称。与上文“氓”、下文“士”均指“那个人”。愆(qiān)期:耽误时间,拖延期限。] [将:愿,请。无:不要。以为:把……当作。] [乘(chénɡ):登上。垝垣(ɡuǐ yuán):破墙。垝,毁坏、倒塌。复关:第一个指卫国的地方,第二个、第三个 均指住在复关的那个人。泣:低声地哭。涕:眼泪。涟涟:泪流不断的样子。载:动词词头,无义。] [尔:代词,你。卜:用火烧龟板,看龟板上的裂纹推断祸福。筮(shì):用蓍(shī)草的茎占卦。体:卜筮 的卦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