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来体验、品味孤独,指导学生勇敢面对孤独,健康成长。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视频展台。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方法:快速阅读法、跳读法、揣摩法、点拨法、文本细读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流程 (课前为了缓解师生紧张的心理情绪,也为文本学习创设情感的基调,特播放歌曲《越长大越孤单》,熟悉的旋律使同学们轻松了起来。) 一、情感导入,营造氛围 同学们,你们想长大吗?……不管我们想与不想,岁月和命运都将促你前行,更多的是无情的将我们抛到人生的风雨之中,使我们经受考验,学会坚强,获得成长。而在众多的考验当中,孤独就是其中的一种。当孤独成为漫长而艰辛的人生道旅途上无法回避的生命状态时,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一起来感受一位孤独少年的成长历程。 二、了解杜小康。 由《草房子》剧照介绍小说中对杜小康的描写,让学生快速回忆了解放鸭前的杜小康。 1、指生介绍放鸭前的杜小康。 2、课件展示: ①油麻地的孩子,念书都念到六年级了,都还没有一个有一条皮带的。他们只能用一条线绳来作裤带。 杜小康才读一年级,就有了一条皮裤带。棕色的,油汪汪的样子,很有韧性,抓住一头,往空中一甩一收,就听见叭的一声脆响。 ②油麻地一般人家的小孩,一年四季,实际上只勉强有两季的衣服:一套单衣,一套棉衣。中间没有过渡的衣服,春天,天气已经非常暖和了,还只能将冬天的棉袄硬穿在身上。等坐下来,静下身子与心,身上就冰凉冰凉的。秋天,天气已经很凉了,只好将单衣硬穿在身上,缩着身子去抵抗凉意。 杜小康却有一年四季的衣服。……一年四季,完全可以根据天气的冷暖来增减衣服,来加以很好地调节。因此,一年四季的杜小康,身体都是很舒服的。 ③大约是在杜小康上四年级时,他变得更加与众不同了。因为,他有了一辆自行车。虽然这只不过是一辆旧自行车,但它毕竟是一辆自行车,并且是一辆很完整的自行车。当时的油麻地,几乎没有一辆自行车,即使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也没有一个有自行车的。 ④杜小康的成绩还特别好。因此,杜小康一直当班长。 家境富裕时的杜小康,往油麻地孩子群里一站,就像一簸箕黑芝麻中一粒富有光泽的白芝麻,就像秋天高远的天空中一只悠然盘旋于鸽群之上的黑色的鹰。 三、速读课文,勾画杜小康的语言。 这是一篇小说,故事情节是在孤独的背景中展开的,人物语言并不多,请同学们在文中快速勾画出杜小康的语言。(课件): 1、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2、我要回家…… 3、还是分头去找吧。 4、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指生读。 四、赏析人物语言,把握小说内容、主旨: 每一句话的背后站着一个怎样的杜小康呢?老师想以第一句话为例,告诉同学们怎么赏析人物的语言,其余三句等会儿由同学们自己赏析。要注意两点: 1、联系相关内容。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的状况下说这些话的; 2、言为心声。注意体会说话人的心情、心理。也就是不能孤零零地只看这句话,一定要关注说话的背景。 (一)赏析第一句话。 1、生齐读出现第一句话的第2自然段。 2、杜小康为什么要去放鸭?哪一段交代了原因?(他家由富变穷了,第1段。) 3、这段中哪一个词语鲜明地表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