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07343

非传染性疾病(复习)[下学期]

日期:2024-06-2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14493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传染,性疾病,复习,学期
  • cover
课件63张PPT。非传染性疾病复习课环境毒物和中毒 1、环境毒物(简称“毒物”) :定义:环境中某些使人致病的化学物质2、中毒: 由于毒物作用而引起的病变称为中毒主要来自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如 工业“三废”、农药 、化学武器毒剂 及食物中的有毒物质等); 也有的来自自然界(如F-、NO3-) 。 3、环境毒物来源:农 药 的 毒 性(1)大多数农药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2)也有的农药对人体实际无毒或基本无毒③有的还有致癌、致畸的作用如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农药:鱼藤酮、除虫菊①有的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②有的会影响生殖机能 常见的农药: 有机磷农药:敌敌畏、氧化乐果、杀螟威、乐果、敌百虫、甲胺磷 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DDT)农药的毒性及安全使用 20世纪以来,研究人员发现利用化学杀虫剂(如DDT)毒杀害虫是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在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后人们发现,虽然化学杀虫剂杀死了不具有抗药基因的害虫,但它使具有抗药基因的个体得到保留,并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这类害虫并不能彻底被消灭。另外,杀虫剂的大量使用,破坏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生态平衡,不仅杀死了害虫,同时也杀死了以害虫为食物的各种生物。此外,使用化学杀虫剂会污染环境,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如今,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正在逐渐减少。 使用化学杀虫剂后患无穷 (1)在A点喷洒农药后,在B点生存下来的害虫具有什么特点? (2)E点害虫数量为什么超过A处? (3)E点起的生物防治有何明显的特点? (4)一般认为,害虫防治主要是控制害虫种群大小而不是彻底消灭害虫,试用生态学原理解释。 假设在某农业生态系统中,前后进行了农药防治(喷洒化学杀虫剂)和生物防治(引入无数捕食者)试验,下图为害虫种群密度消长示意图,在A点进行农药防治,在E点引入无数捕食者,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B点生存下来的害虫具有抗药性(2)一方面,有抗药基因的害虫不断繁殖;另一方面,农药直接毒杀或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毒杀害虫的捕食者,导致害虫增加(3)E点开始的生物防治有以下特点: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4)从生态学角度来看,在害虫不对农作物严重危害的前提下,应该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农药的综合防治 (1)综合防治植物病虫害,如生物防治等 (2)研制高效.低毒.低残留量的新农药。(3)农药中毒的救护③严重呼吸困难或惊厥 ①移到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地方②对症治疗:污染皮肤———清洗(但不能用热水)进入眼睛———冲洗误服———立即催吐查明农药品种.剂型.数量,尽快送医院抢救食 物 中 毒(食物中毒往往是由食物污染而引起)1.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死亡率低) 由于食品中含有大量细菌,或虽然把病原菌污染的食品的用煮沸等手段处理,但还含有病原菌所产生的毒素,使人食用后引起中毒。 如食用过保质期腐败变质的食物(腐烂变质水果.蛋糕.牛奶等)或食用生水2.非细菌性食物中毒(少发,但死亡率高)(1)有毒化学物质中毒:如亚硝酸盐、砷、锌、农药中毒等(2)有毒动植物中毒:A.动植物本身有毒经合理加工烹饪可食用如河豚、木薯、苦杏仁等B.动植物本身有毒即使经合理加工烹饪也不可食用如毒蕈、动物甲状腺等C.有些动植物食品在长期贮存过程中形成有毒物质:如发芽的马铃薯、酸败的脂肪等1.某人误服农药后,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口吐白沫,浑身抽搐,送医院途中不幸身亡,他服用的农药可能属于( ) (A)有机氯 (B)有机磷 (C)甲基内吸磷 (D)三者都可能 B2.发现农药中毒的病人应采取急救措施,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 ) (A)尽快将病人送往医院急救 (B)立刻把病人抬到通风良好的地方 (C)对农药溅入眼睛的,立即进行消毒包扎 (D)对误服农药中毒者.立即进行催吐 C3.下列措施与预防食物中毒无关的是( )       (A)不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B)生猪屠宰时摘除甲状腺 (C)注射青霉素前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