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077086

任务三 使用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工具 教学设计 (3)

日期:2025-09-21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1217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任务,使用,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工具
  • cover
任务三 使用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工具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什么是二维码; ②了解二维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③知道如何应用智能工具识别二维码; ④掌握利用网站平台生成二维码的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观察、操作,了解识别二维码的方法; ②通过完成层次递进的小任务(扫二维码、生成二维码),感受二维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学习,感受二维码的神奇,体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②在实践操作中,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激发求知欲望,不断探索信息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维码的用途,生成二维码及其识别方法。 难点:生成二维码及识别二维码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展示生活情境中的二维码图片,引导学生体验二维码的奇妙之处,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引入课题 15年前的腾讯,12年前的百度,9年前的淘宝,今天的二维码……这个不起眼的黑白相间的小方块,用二维码购物、看电影……在“潮人”们看来,“不用二维码,说明你OUT了”。 3. 认识二维码 师:从外形上看,二维码上那些奇怪的图案是什么 学生回答。 师:二维码是一种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规律在平面上分布的图形。 设计意图:展示不同图案的二维码,让学生观察、发现图形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从形状、颜色等方面来描述二维码的样子。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进行总结,从而使学生对二维码有初步了解。 介绍二维码的概念,教师播放微课视频:二维码的原理 4.课堂任务1:扫码有惊喜 一组:绕口令———学生朗读 二组:散文诗———学生朗读 三组:真心话大冒险———学生说出最喜爱的老师和想对他/她说的话 四组:猜谜语———打一电脑部件(硬盘) 设计意图:本环节将扫描二维码这个操作转化为一种游戏竞赛,让学生充分体验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的过程,学生查看扫描结果,并与同伴交流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操作的准确度和熟练度,也让他们更愿意参与活动,并促进其与同伴的合作学习。 5.二维码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被读类应用:手机被读类应用通常是以手机存储二维码作为电子交易或支付的凭证,在金融支付、电子商务和团购消费领域有广泛的使用,具体有自助值机、电子VIP、电子优惠/提货券、电子票、会议签到、电子访客、积分兑换等; ●主读类应用:手机主读类应用是将安装有识读软件的手机作为识读二维码的工具,客户端通过摄像头识读各种媒体上的二维码图像进行本地解析并执行业务逻辑。主读应用主要在广告宣传、防伪溯源领域,具体应用有拍码上网、商品防伪、食品溯源、拍码购物、信息导航、移动巡检、名片识别、信息发布等等。 6.课堂任务2:二维码的制作 设计意图:学习利用在线网站平台制作二维码的过程,是学生思维与操作并行的过程。学生借助微课资源,多次观看,反复试做,用手机验证成果,不仅能掌握生成二维码的基本操作,也能呈现自己的思想内容。 学生制作二维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创作思想,并给出建议。 师:请大家离开座位互相欣赏其他组制作的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看看成果。 学生扫码,分享作品。 教师请学生代表介绍本组二维码所表达的思想。 设计意图:学生在已掌握生成二维码操作方法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制作更多类型的二维码,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并将成果与他人分享。这样有助于学生加强对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等知识的理解。 7.课堂总结 教师播放微课视频:二维码骗局 师:二维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但同时也存在着安全问题,因此我们除了利用好二维码,更要建立使用二维码的安全意识。有些不法分子借助二维码传播手机病毒、恶意程序,盗取用户信息等,所以大家不要随意扫描来历不明的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