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092816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课件+教案+同步练习+音频

日期:2025-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64640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教案,同步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18课《〈孟子〉二章》(1)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部分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寡助之至。 翻译下面句子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译: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 . 下面句子中的“之”字与“环而攻之而不胜”中的“之”字用法和意义想同的一项是:( ) A.七里之郭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多助之至 D以天下之所顺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成都名师论坛”上,名师的教学与作家的演讲相得益彰,让听众尽享文学之美。 B.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梁益建大夫,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令同行肃然起敬。 C.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深信开卷有益,生前多次在不同场合倡导青少年要广泛阅读。 D.正如演出前预料的那样,赵雷将歌曲《成都》演绎得荡气回肠,这让导演喜出望外。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B.荠菜味辛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祛病养生之功效。 C.我不知道成语“世外桃源”出自哪部著作? D.创造,是人类智慧高度发展的结晶;创造,也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阅读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按要求回答问题。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 “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什么说的( ) 正确的道理 B.作战的规律 C.施行“仁政” D.统治的方法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第二段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第三段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C.第四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本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 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 )和( )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B.委而去之 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E.多助之至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5.“得道者”的意思是 ;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 。 (二)课外阅读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zǐ指责)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因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选自钱大昕《潜研堂文集》) 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试易地以外,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 答: .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的观点。 答: . 3.请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填写下面方框。 4.你怎样看待“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的行为?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部分 1、(1)限制(2)这是因为(3)威慑(4)极点 2、(1)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 (2)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3、B 4、D 5、D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1.(1)兵器 (2)限制 (3)通“叛”,背叛 2.C 3.B 4.A B 5.施行仁政的人 君子 (二)课外阅读 1.这样尝试着和别人换一下位置,平心静气地揣度它,我果真没有一点过失吗?或:如果设身处地,平心静气地揣度它,我难道没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