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106414

第5课 卢沟桥烽火课件+朗读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401206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5课,卢沟桥,烽火,课件,朗读
    课件41张PPT。卢沟桥烽火 5北京西郊的卢沟桥,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人。它清清楚楚地记载着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战争。1.学习目标 2.相关资料 3.字词精讲 4.读懂课文的金钥匙 5.课文解读 6.读懂课文的金钥匙答案 7.课文结构 8.课文主旨 9.课堂拓展 10.教材课后习题解答 11.当堂检测 12.课后作业布置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重点)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难点)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卢沟桥: 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挑衅( )   烽( )火 咽( )喉 寡( )不敌众 狼狈( )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烽、伪、喉、凌、歼妄、聋、爹ɡuǎfēngyānxìnbèiyān(咽喉) yàn(吞咽 狼吞虎咽) yè(哽咽 呜咽)tiǎo(挑衅 挑拨) tiāo(挑选 挑剔)蚕食: 蓄谋: 挑衅: 万籁俱寂: 恼羞成怒: 众寡悬殊: 同仇敌忾: 抱头鼠窜:像蚕吃桑叶那样一点一点地吃掉,比喻逐步侵占。本课指日本帝国主义一点一点占领我国的华北地区。 早就有这种计谋(指坏的)。 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本课指日本帝国主义故意找借口,想挑起战争。 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 形容双方人力相差很大。 全体一致地仇恨敌人。 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相。 如火如荼: 人仰马翻: 夜以继日: 猝不及防: 侵占: 妄图: 伪军: 咽喉: 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 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本课形容抗日战争激烈。 形容混乱或忙乱得不可收拾的样子。 日夜不停。文中指铁路工人不分昼夜地为军队修筑工事。 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 ①用侵略手段占有(别国的领土)。本文义。②非法占有(别人的财产)。 狂妄地谋划。本课指日本帝国主义狂妄地谋划侵占全中 本课指我国抗日战争期间汉奸伪政府组织的军队。 ①咽和喉。②比喻形势险峻的交通孔道。 呐喊 呼喊都有大声喊的意思。 “呐喊”多指一群人大声喊叫,目的是为了壮大声势、助威;“呼喊”指喊、叫。 1.冲锋号响了,战士们跃出战壕,呐喊着向山下冲去。 2.人们在树林里边跑边大声呼喊着英雄的名字。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描述来表现中国军队英勇卫国的抗争精神的? 串珠问题: 1.“九一八”事变后,我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是什么? 2.守桥的中国士兵如何判定日军是蓄意挑衅,而不是真 的搜查失踪的士兵? 3.三个“危急”表明了什么? 4.卢沟桥事变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日军在卢沟桥向中国军队开火,企图侵占宛平城, 遭到了中国守军的顽强抗击。 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以及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劳与支援。 第四部分(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官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xìn)行为。 从日军“全副武装”可以看出他们早有准备;行迹败露,偷袭不成,却又以士兵失踪为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