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113058

29古诗两首课件+朗读及听写音视频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100108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古诗,两首,课件,朗读,听写,音视频
    课件29张PPT。29 古诗两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你听说过“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吗?你知道“七夕”节的来历吗?嫦娥天上生活得快乐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古诗,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吧。 《七巧》作者:林杰(831—847)唐代诗人,字智周,福建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经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两首诗。 作 者 《嫦娥》作者简介:李商隐 (813—858),唐代文学家。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其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 。 作 者字词乐园—会写字字词乐园—会写字字词乐园—会写字字词乐园—会写字多音字字词乐园—多音字组词并造句词语解释七夕:指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神话传说, 天上的牛郎织女在这天晚上相会。 今宵:今天晚上。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尽:完。 红丝:指五彩的丝线。 深:暗。    屏风:游览放在室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 用具,有的单扇,有的多扇相连,可以 折叠。 长河:银河,天河。 晓晨:诗中指启明星。 碧海青天:一个指嫦娥在月宫中孤独枯燥的 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独。词语解释  小喇叭朗读开始了,点一点音箱,一起听。诗歌朗读  边听边想:诗歌写了一幅什么画面?课文早知道  《乞巧》通过描写人们欢度“七夕”时充满美丽幻想的情节,表达了人们享受快乐的心情。 课文早知道  《嫦娥》通过描写嫦娥夜夜孤寂悲凉的生活,表达诗人凄凉孤独的心境。 诗的后两句借用嫦娥偷吃灵药奔月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寂寞的心情。 课文早知道 先读划分节奏,再读一读。朗读指导∕∕∕∕∕∕∕∕∕∕∕乞巧 七夕 今宵 看 碧霄, 牵牛 织女 渡 河桥。 家家 乞巧 望 秋月, 穿尽 红丝 几万条。 先读划分节奏,再读一读。朗读指导∕∕∕∕∕∕∕∕∕∕嫦娥 云母 屏风 烛影 深, 长河 渐落 晓星 沉。 嫦娥 应悔 偷灵药, 碧海 青天 夜夜心。 《乞巧》第一、二句叙述了怎样的民间故事?重难点点拨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鹊桥。 七月初七的夜晚, 遥望浩瀚无际的青天,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后两句诗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愿?乞取智巧 追求幸福重难点点拨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每家每户都有姑娘在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九孔针,也不知道穿完了多少条丝线。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重难点点拨孤独无寐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室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重难点点拨凡人在仙人感叹什么?夜夜孤寂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因为她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新词:  乞巧 今宵 碧霄 渡河 屏风 蜡烛 破晓 偷走    名句: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词语积累课堂小结 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画,一种向往,一种意境。品读这两首诗,我们仿佛看到了唐朝乞巧节上的盛况与繁荣,体会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向往;我们又仿佛看到了嫦娥长夜独坐的寂寞身影,体会到了诗人孤独无奈的心情。板书设计人间企盼 幸福的追求乞巧天上传说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美好的愿望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板书设计人孤寂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感叹嫦娥景凄美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寂寞拓展延伸有关“月”的古诗: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课堂作业默写古诗《乞巧》 ( ) 作者( ) ( ),( )。 ( ),(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乞巧林杰课堂作业  请同学们多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