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117584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4课诗词五首《饮酒》《行路难》《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课件(ppt+朗读)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152235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新人教,ppt+,课件,渔家傲,赤壁,雁门太守行
    (课件网) 《饮酒》(其五)———陶渊明 《春望》———杜甫 《雁门太守行》———李贺 《赤壁》———杜牧 《渔家傲》———李清照 诗五首 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能理解默写这五首诗。 学习目标: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小组齐读2遍,注意注音与重音)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九江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相关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陶渊明性刚才拙,与物多忤,有心出仕,但又厌倦官场世俗的束缚,总处在出仕与归隐的心理冲突之中。他29岁开始人仕,时官时隐13年,这种“一心处两端”的矛盾贯穿一生,所以鲁迅说他“并非浑身是静穆”。 写作背景: 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所写,但诗的内容不一定都与饮酒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饮酒》组诗 共20 首,本诗便是其中的第五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车马”指的是达官贵人的高轩,“车马喧”指奔逐于仕宦之途的喧嚣。 心远:心志高远。“远”:远离,远离官场,远离名利,远离尘俗。 由此可知,作者虽然身居闹市,但因为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并没有被那些喧闹困扰,仿佛是生活在幽静的田园中一样。 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更主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悠然:悠闲的样子。作者的心境是悠闲自得的。说明作者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相与:成群结伴,说明作者不光在勉励自己归隐,还在规劝他人丢弃对名利的追逐,回归自然。 诗人从对自然界的欣赏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隐居的怡然自得和快乐。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面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我却不知道该怎样表达。 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主题: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生活的悠闲自得的心境。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 。 2.用设问表现作者对超凡脱俗境界追求的诗句是: , 。 3.被王国维誉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表现陶渊明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 , 。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理解性默写: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溅( )——— 抵( )——— 搔( )——— 浑( ) ——— 胜( )——— 簪(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