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122110

2.5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教案

日期:2025-11-0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24947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教案
  • cover
2.5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教案 中国版选修5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1.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2.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课标解读 1.回顾所学知识,总结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的地域差异。 2.结合实例,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的地域差异的原因。 3.运用案例,对比分析同一自然灾害在不同区域造成危害的差异及成因。 4.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六大自然灾害区的划分依据及各自的范围、主要灾害。 ●新课导入建议 1976年7月28日在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整个唐山市顷刻间夷为平地,全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中断。唐山地震没有小规模前震,而且发生于凌晨人们熟睡之时,使得绝大部分人毫无防备,造成24.2万人死亡,重伤16.4万人,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一。 而距唐山才110多千米的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由于在震前向群众宣传、普及了有关预测、预防地震,以及震后自救等方面的知识,创造了该县在唐山地震时无一人伤亡的奇迹。说明了同一种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会出现地域差异。利用以上材料引入新课。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看教材P49~50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并完成【思考交流】1;看教材P50~53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自然灾害分区”,并完成【思考交流】2。?步骤1:导入新课。?步骤2:教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步骤4:教师通过【例1】及【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学习“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内容。 ? 先由步骤7:学生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步骤6:教师通过【例2】学习分析“自然灾害分区”的知识。?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强度、破坏程度的地域差异。 2.了解我国六大自然灾害区的划分依据,以及每个灾害区的范围和主要灾害。 3.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强度、破坏程度的地域差异。(重点) 我国六大自然灾害区的划分依据,以及每个灾害区的范围和主要灾害。(难点)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1.灾害地域差异 灾害 分布 地震灾害 105°E以西、华北及沿海地区及岛屿 洪涝灾害 大江、大河中下游平原 气象灾害(旱灾) 以西北、华北、华南、东北中部和西南的东南最严重 海洋灾害 以东海海域最突出 地质灾害 主要发生在地势第二阶梯,特别是一、 二阶梯和二、三阶梯的过渡地带 2. 灾害危害程度的差异 (1)影响因素:自然灾害活动强度、人口和受灾财产等承灾体的类型、价值及其时空分布等。 (2)地域特点:东部省区损失大,中部省区居中,西部省区较小。西部地区自然灾害的直接危害较轻,但引发的资源、环境破坏效应最为显著。 1.强度相当的同一种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是否相同? 【提示】 强度相当的同一种自然灾害由于发生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其危害程度可能大不相同。一方面,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自然地理背景不同;另一方面,各地区的人口密度、经济密集度、防灾减灾能力也不同。 自然灾害分区 根据中国孕灾环境主要自然灾害的种类组合以及灾情时空分布特点,可将我国划分为六个灾害区:海洋灾害区、东南沿海灾害区、东部灾害区、中部灾害区、西北灾害区、青藏高原灾害区。 2.西部地区自然灾害为什么具有更大的风险? 【提示】 (1)从孕灾环境看:西部地区气候以干旱、半干旱为主,地形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2)从受灾体看:西部草原面积广阔,以畜牧业为主,经营粗放,靠天养畜,载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