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9课《谈生命》教学设计 课题 谈生命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对生命的认识。2、品读课文,积累芳馨、巉岩、荫庇等词语,并体会文章语言美和情感美。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重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难点 对生命的含义的理解,并由此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生命是什么?我们来看个短片(播放视频),从短片中,我们能看懂生命的含义吗?种子在发芽,蓓蕾在开花,这是生命,河流在奔腾,这也是生命,生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种力量,是一个永不停歇的生长过程。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与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诺贝尔也说过:“生命生命,那是自然留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现在的我们,可能还不太懂得生命的真正含义,但我们拥有青春,拥有时间去慢慢品味它。今天,就让我们从冰心的《谈生命》中去初揭生命的面纱。 听,想。 用短片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感知 听读课文,思考问题:作者说生命像什么?点拨: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你能听出课文的层次吗?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听,并交流看法。 领会课文的基本内容。 作者介绍 冰心(1900-1999),原名谢 出卷网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诗人。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建福州长乐。冰心的童年是在山东烟台海边度过的。大海以它奇幻多彩的晨昏朝夕,孕育了她丰富的想像,陶冶了她诗人的气质。五四运动爆发时,她开始以谢婉莹这一笔名发表《21日听审的感想》等鼓吹爱国学生运动的时评。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问题小说:为提出某种社会问题而创作的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煞人》《去国》等,引起了较为强烈的社会反响。 选择性笔记 了解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 写作背景 《谈生命》发表于1947年的《京沪周 出卷网刊》第1卷第27期上,《京沪周刊》是份小而冷僻的综合性刊物。其时作者正值中年。发表后便遗落50多年,任何选本都未曾选入,直至1999年才重新被有识者找出来,如同发现了一颗隔世重见天日的瑰丽明珠。 了解 通过写作背景的了解,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作铺垫。 字词积累 生字积累挟(xié)卷 芳馨(xīn) 怡(yí)悦 云翳(yì) 巉(chán)岩 荫庇(yìn bì)惊骇hài 休憩qì 枭xiāo鸟绯fēi红 朔shuò风词语积累休憩:短暂的休息。绯红:深红色。朔风:北风巉岩:陡而隆起的岩石。 笔记。 积累字词 课文精读 1、文章开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一句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点拨:开篇点题,并提出本文讨论的话题,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2、作者为什么说“生命像什么”而不说“生命是么” ?点拨:点拨:这是因为“生命是什么”这是 出卷网一个关于生命的本质的命题, 是对生命的真谛的最后诠释,但自古以来,没有人能解释清楚生命的本质。但“生命像什么”作为一个文学性的语言,却可以借助通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