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162958

《曹刿论战》优质课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1212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曹刿论战,优质,教学设计
  • cover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深入钻研课文,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了解判断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用法;解释“牺牲”“狱”“间”等古今异义的词。    4、借助课文注释及词典读懂课文内容,并掌握文中对句意表达起关键作用的实词。    5、从立意、选材、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理解课文,为与下文的比较阅读作准备。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论”的特点来记叙战争,论作战前取信于民,战争中掌握战机是本篇的重点。    2、因为我国古代记载史实常与史论结合起来,所以此文虽是一篇记叙文,但又以“论”为中心。这是教学中的难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四 教学主要过程 一:正读(所谓“正读”,就是在课文教学之初、学生朗读课文之后,教师纠正读音,纠正语调。)导入: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巨鹿之战等导入。 1、个读、齐读课文。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应读出“否定”的语气。 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读出“议论”的语气。 ⑤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应读出“解说”的语气。 2、再读课文。 二、点读课文:所谓“点读”,就是从课文朗读转向阅读课文注释,要求学生“点”着课文注释,一个一个地读。)21教育网 1.要求同学们认真点读课文注释。 2.学生质疑问难,老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教师点出应该重点理解的10个词:鄙 安 加 信 孚 狱 绩 轼 焉 靡 4.学生边读课文边温习对课文注释的理解。 5.再朗读课文。 三、译读(所谓“译读”,就是同学们自读课文,自译课文,读读译译,译译读读。) 1.各人自读自译。 2.男生读课文,女生译课文,读一句译一句。 3.女生读课文,男生译课文,方法同上。 教师听学生的读与译,指出译得不当之处。再请同学们质疑。 四、品读 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21cnjy.com 2、第一自然段: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 对于第一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对于第二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对于第三个准备,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4、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5、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热爱自己的祖国,深谋远虑。 6、第二自然段 (1)在战斗中,鲁军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 选在“彼竭我盈”之时。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 (2)曹刿是如何帮助鲁庄公选定这个反攻时机的? 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21·cn·jy·com 7、第三自然段 (1)这一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这一段写了曹刿论述了取胜的原因。 (2)曹刿认为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8、从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