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180510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期末总复习--课件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98次 大小:3319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 cover
课件42张PPT。第三单元篇章要点:9 古诗两首篇章要点:古诗情感 《夜书所见》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首古诗都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篇章要点:夜书所见篇章要点:主要内容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题目中的“书”是写的意思。这首诗通过描写看到的梧叶、江面、儿童、灯光,听到的风声、促织声和感受到的寒声、客情、夜深,表达了作者孤独郁闷、思念家乡、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 篇章要点:我会背 夜书所见 南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出门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猜想一定是孩子们在捉蛐蛐。 古诗大意篇章要点:我会解词书: 萧萧: 挑: 篱落: 知:书写。风声。捉。篱笆。料想。篇章要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篇章要点:主要内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人描写自己独在异乡,在重阳佳节想起了远方的亲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在他乡作客,在美好节日时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诗中直接抒发作者思念家乡之情的诗句是:( ) 这两句也成为在外求学、工作、当兵等人在孤独寂寞时常常吟诵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篇章要点:我会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我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上高处,他们身上都佩戴茱萸,只是少了我一个人。 古诗大意篇章要点:我会解词九月九日: 忆: 独: 异乡: 逢: 佳节: 倍: 处:重阳节。 思念。一个人,独自。 外乡,外地。 遇到,遇见。 美好的节日,这里指重阳节。 加倍,格外。地方。 篇章要点:拓展延伸 九月九日是( ),这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 )、( )、( )、( )、( )、( )、( )等。 重阳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七夕节端午节中元节元宵节篇章要点:10 风筝篇章要点:我会背 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做一个蝴蝶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那是我们村的水磨坊。篇章要点: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的时候和小伙伴们( )、( )、( )的情景。快乐阅读 《风筝》一文中,作者生动的写出了“我们”做风筝时满怀憧憬,放风筝时的兴奋快活,风筝断线时惊慌失色,找风筝时的期盼和垂头丧气的心情变化。展现了孩子们童年的天真快乐,也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美好憧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憧憬:希望、向往。篇章要点:快乐阅读 (1)我们做风筝的时候( );放风筝的时候我们( )( );线断以后,我们( );找风筝时,我们都( )。 (3)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 )和(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 ),把它叫做( ),还把我们的( )写在上面。 (2)在中国,风筝有( )的历史。以前它还叫作( )和( )。山东潍坊是著名的( )。 心中充满了憧憬、希望和快活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了、垂头丧气两千多年木鸢纸鸢风筝之都憧憬希望快活“幸福鸟”名字篇章要点:快乐阅读 (4)风筝( ),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 ),在田野里拼命地( )。 (5)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