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诗歌思路,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品味语言。 3.深入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研读诗歌,品味语言。 2.感同身受地体会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屈辱我们可以宽容,但绝不可忘却。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个高贵而倔强的灵魂,(屏显作者图片)去听听这个柔弱的中国文人,虽身陷囹圄却又曾怎样激情满怀地歌唱———(板书标题、作者) 二、吟诵 1.在音乐声中范读。 请先允许老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同学们要设身处地地倾听诗人内心深处的声音。 2.学生自由吟诵两遍。 你们认为老师读得好的地方就试着学一学,不好的地方就改一改,然后激情朗读两遍;读后请你们告诉我你们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或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教师的教学行为及语言设计。 (1)“那辽远的一角”“那上面”和三个“那里”指什么地方? 明确:指的是没有被侵略军蹂躏的解放区。 (2)手掌为什么是“残损”的? 穿插背景: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1942年。1938年,诗人戴望舒从沦陷区的上海来到香港,主编一家报纸的副刊,编发了不少动员抗战的诗歌。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后,立即逮捕了几乎全部的在港知名华人,包括戴望舒在内。戴望舒活跃的抗战姿态,很显然引起了日军的注意。日本宪兵动用酷刑审讯戴望舒,试图从他口中获取文艺界抗日人士名单等资料,但他始终没有屈服。戴望舒在狱中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所受的酷刑和折磨,是非常惨烈的,这使他出狱后仍无法摆脱这场噩梦,两年之后,他在写《等待(二)》一诗时,还记忆犹新地写下了这样叫人刻骨铭心的句子:21*cnjy*com 在这阴湿,窒息的窄笼: 做白虱的巢穴,做泔脚缸, 让脚气慢慢延伸到小腹上, 做柔道的呆对手,剑术的靶子, 从口鼻一起喝水,然后给踩肚子, 膝头压在尖钉上,砖头垫在脚踵上, 听鞭子在皮骨上舞,做飞机在梁上荡…… ———《等待(二)》 有人说朗读这首诗,你叹不出声,只有深沉的悲和热,在腹腔里沸腾。 这不愧是戴望舒诗歌中最明亮最健康的歌唱。 有人说,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人戴望舒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在诗坛以现代象征派的面孔出现,可在他生命的终端却写出了这样浸透了血泪的现实篇章。 (3)板书:恨—爱 悲—怜 愁苦—希望 三、对话 我们仅仅读了两遍,就产生了如此丰富的感受,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宝贵的感受到诗歌中去,看看到底是哪些诗句带给我们如此强烈的感受,然后紧紧地抓住它,轻轻读一读,细细品一品,相信我们的感受会更深切,更强烈! 1.学习1-2行。 (1)有两行总领全诗,是哪两行,为什么? (2)诗人的手掌是如何摸索的? (板书:摸索 屏显:摸索 这一角 那一角 家乡 长白山 黄河 江南 岭南 南海;那辽远的一角) 2.学习第3-14行。 (1)看看下面的诗句漏掉了什么?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哪一处不能漏掉?(屏显) 这一角变成灰烬, 那一角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2)屏显正确句子,引导学生分析 “已、只、该、()”的作用。然后让学生读一读,并把各种理解读出来!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诗中的“湖”指的就是杭州西湖,戴望舒小时候家就在西湖的附近,在他的记忆里,西湖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而他尤其不能忘的是最好的季节里的西湖。不要说是多情的诗人,谁又能摆脱对家乡的牵挂呢?更何况家乡就是胜似天堂的杭州!如此仙境一般美丽的家乡,我们现在该如何呢?(指导学生读) (4)还有如锦幛的繁花吗?还有奇异芬芳的嫩柳枝吗?还有淡妆浓抹的美景吗?还有悠扬婉转的柳笛声吗?还有戴着柳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