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255276

7最苦与最乐 教案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1236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最苦,最乐,教案
  • cover
7 最苦与最乐 【学习目标】 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重点) 2.学习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难点) 3.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及语言表达能力。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他人、社会及自己的责任感。(重点)【来源:21cnj*y.co*m】 4.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是孔子的苦乐观。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生活中什么最苦?生活中什么最乐?让大家一起分享。【出处:21教育名师】 二、自主预习 1.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学于广州万木学堂。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版权所有:21教育】 2.积累字词。 恩惠(huì) 契约(qì) 揽(lǎn) 如释重负(shì) 凡属(fán) 卸却(xiè) 监督(dū) 悲天悯人(mǐn) 3.词语解释。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任重道远:负担沉重,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死而后已: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 三、合作探究 (一)把握文章内容 1.师生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哪几个自然段写最乐?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21·世纪*教育网 明确:第一、二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三、四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五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全文按分总的结构来写。 2.小组合作探究,教师逐层分析: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说贫穷、失意、死亡不算苦呢? 明确: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因为贫穷、失意、死亡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尽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尽。21*cnjy*com (2)责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明确:承诺事情没做到,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没尽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于对于自己,都是有责任的。个人是这样,家庭、社会、国家也是如此。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明确:完成了责任。 (4)作者引用古语“如释重负”、俗话“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其目的是什么?作者认为那些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是苦还是乐?21*cnjy*com 明确:用来比喻尽了责任后的轻松和愉快。“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说明作者看来,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是乐。 (二)分析论证思路 1.文章开篇用一串排比设问,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一一否定,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背负未了的责任。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明确:先驳论后立论,不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 2.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照应第二自然段并使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