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270686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 中国民俗文化 第七单元《长干曲》课件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5772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高二,语文,人教,选修,中国,民俗文化
  • cover
课件17张PPT。长干曲长干曲 《长干曲》是南朝乐府中“杂曲古辞”的旧题。崔颢这两首诗继承了前代民歌的遗风,但既不是艳丽而柔媚,又非浪漫而热烈,却以素朴真率见长,写得干净健康。女主角的抒怀只到“或恐是同乡”为止,男主角的表情也只以“生小不相识”为限。这样的蕴藉无邪,是抒情诗中的上乘。 作品原文 长干①曲四首 (其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②。 停船暂借问③,或恐是同乡。 (其二) 家临九江④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⑤不相识。(其三)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其四)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作品注释 ①【长干】在金陵。 ②【横塘】在今南京西南麒麟门外,与长干相近。 ③【借问】船家女真直率也,才问罢郎家何处,不及回答,旋而自言横塘人。 ④【九江】泛指江水,而非浔阳九江。 ⑤【生小】从小。长干曲其一解释 【诗文解释】 你家住在哪儿?我家就在横塘。停船暂且相问,或许我们还是同乡呢。 【诗文赏析】 本诗是一首女子向男子发问的诗,寥寥数语,形象地将女子既想结识对方,又怕露骨的心态描绘了出来。诗人巧妙地以口吻传达人的神态,用女子自报家门的急切程度,传达了这个女子大胆、聪慧、天真无邪的音容笑貌,纯朴清清,饶有情趣。长干曲其二解释 【诗文解释】 我家临着九江水,来往在九江边。我们虽然同是长干人,从小却没有见过面。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男子应答的诗,是针对着“长干行 其一”中女子的问题而回答的。男子回答得坦率诚恳,一句“生小不相识”表面是惋惜没能青梅竹马,实际是相见恨晚心情的表现,流露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本诗与“长干行 其一”都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浪漫热烈,朴素健康,称得上上乘之作。赏析 【《长干曲四首(其一、其二)》赏析 】 这两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题材是那样的平凡,而表现手法却是那样的不平凡。 先看第一首的剪裁: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 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舟”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作者介绍 崔颢(?~754),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玄宗开元年间进士。开元后期曾出使河东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年少时,诗风轻浮。从军边塞后,诗风大变,风骨凛然,感情昂扬。如《古游侠呈军中诸将》、《雁门胡人歌》等。他的《长干曲》五绝四首,设为问答,情趣盎然,富有民歌风味。最有名的是七律《黄鹤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