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308020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课件(25张ppt)

日期:2025-05-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17057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教,历史,九下,10课,苏联,改革
  • cover
课件25张PPT。第10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 ■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解体列 宁斯 大 林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请回答: 1、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的是什么? 2、苏联的模式具体是指什么模式?其特征和弊端弊端分别是什么?实施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斯大林逝世一、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1894—1971)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一、赫鲁晓夫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 他认为弊端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他的分析正确吗?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2、赫鲁晓夫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3、你怎样评价这次改革? 1956年,苏共二十大《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1.开始:①经济改革农业: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降低交售定额;改组农业拖拉机站;扩大农业企业的自主权;大面积开垦荒地,大力推广种植玉米。②政治改革:批判个人崇拜和斯大林的某些理论观点; 平反冤假错案; 允许揭露斯大林时期社会阴暗面的文学作品公开发表。工业:精简中央管理机构,把一万多家中央直属企业交给地方管理;扩大加盟共和国的经济管理权和企业厂长的经营权。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改革2.内容: 材料一: 1957年,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又通过决议,从1958年1月起取消农庄庄员和其他各种副业农产品的义务交售,代之以支持较高价格的国家收购,在政府的扶植下,家庭副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1958年与53年相比,个人副业生产的肉类增加33%,奶类增加27%,蛋类增加44%,羊毛增加91%。 材料二:1953年到1964年,农庄数目从93300个减少为38300个,由于部分农庄转为农场,加上垦荒区建立的农场,使得国营农场的总数从1953年的857个到1964年的10100个。……农场是集体劳动,吃大锅饭。旧经济体制未根本变化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项措施的实施成效呢?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新经济政策 1961年10月召开的苏共“二十二大”是赫鲁晓夫政治生涯的转折点。……接过斯大林晚年的口号,在通过的新党纲中宣布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同时模仿斯大林个人专权的做法,制造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这样,赫鲁晓夫在“清算”斯大林的表象下,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重蹈了斯大林晚年的覆辙,使自己的政策方针偏离了改革的目标,…… 请问:材料说明了什么现象?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口号不切实际,个人崇拜再度出现。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未根本改变3.结果失败:①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②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③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4.评价:二、勃列日涅夫(1966—1982)改革1、经济改革的重点是重工业,苏联的综合国力有所提高; 2、但仍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愈加僵化。三、戈尔巴乔夫改革阅读归纳: 戈尔巴乔夫的背景、时间、内容是什么?结果如何?1.背景: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政治和经济陷入危机前的困境。 2.时间:1985年戈尔巴乔夫苏共中央总书记,进行改革。 3.内容:首先进行经济改革,后又转向政治改革,由一党制改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4.结果:导致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发动八一九事件的目的? 2、结果? 3、影响?八一九事件四、苏联的解体1、苏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