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25184

数学二年级下人教版8 克和千克教案(3份)

日期:2024-05-1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31434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数学,二年级,人教,千克,教案,3份
    克和千克 编写意图 (1)主题图呈现了学生熟悉的在超市购物称重的情境,由此引出质量单位,使学生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明确“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从而理解质量单位在描述物品质量时的功能和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由于日常生活中通常将“质量”称为“重量”,因此,“质量”这个词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为避免理解上的困难,教材尽量以日常生活的语言“有多重”替代“质量”,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出“质量”概念。 (3)主题图是对本单位所学知识的总体概述。因此,除了引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外,还呈现了得到物品质量的方法:可以通过看包装上的标示来获知;没有外包装的就得用秤来称量。同时,教材通过5个苹果重1千克的称量,为例3用估量解决问题作了铺垫。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主题图进行教学。 教学时,可用动画形式有层次地呈现主题图,以将教材的编排意图传达给学生。如,可先呈现超市水果区域的场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生活中需要知道物品轻重,水果都是按500克或1千克多少钱来标价的。进而通过问题“怎么知道物品的轻重呢?”引出称重的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最后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质量单位克或千克。” (2)可通过课前活动丰富学生的认识,为后续教学作好铺垫。 为了给后面的教学提供合适而丰富的素材,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收集和质量有关的素材,如口服液瓶子、袋泡茶、盐袋、糖袋等。 当然,也可由教师通过实物或者图像的方式收集,以便在教学时呈现或使用。 编写意图 (1)例1认识质量单位 “克”。教材借助一包口香糖、一包菊花茶和一袋瓜子这些常见、带有质量标示的物品,使学生直观认识克的作用———用来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同时,教材给出了表示克的符号“g”,让学生了解。 (2)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是用克进行测量的基础。为此,教材借助1个2分硬币的质量,通过让学生动手掂一掂,实际感受1克有多重,也为学生后面进行估计作好准备。 (3)为了准确、方便地测量物品的轻重,人们发明了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就是用来测量较轻的物品的工具。教材借助让学生称1克黄豆的活动,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介绍用天平称重的方法;二是通过1克黄豆的数量及掂1克黄豆的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4)“做一做”让学生以1克为标准,估量物品的轻重。以此使学生初步掌握估量的方法,以选定的标准去比较(或估“量”)。最后通过说出生活中比1克轻的物品,进一步巩固对1克的认识。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逐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在认识克后,教师应借助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如,可先让学生借助1枚2分硬币初步感受1克到底有多重,再借助用天平称出的1克的黄豆,通过其数量、掂重继续感知1克,进而可用不同质量的天平砝码让学生分别感知1克、几克的轻重,丰富学生的质量观念,将难于感知的质量直观化、数量化,为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作好铺垫。当然教师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称其他东西达到此目的。 (2)使学生逐步掌握估量方法,培养估量能力。 为了突出“标准”的作用,教师可先将“做一做”改造成让学生判断物品重多少克的形式,再呈现这个题目。并在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感受,或者就学生完成两题的情况提出一些问题,突出估量时选定标准的好处,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标准进行估量。 编写意图 (1)例2认识质量单位千克。与例1编排思路相同,教材同样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质量单位千克的作用———计量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同时,教材给出了表示千克的符号“kg”,结合具体实物给出了净含量的含义,让学生了解。 (2)由于克和千克的关系是单位制内的一种规定,不需要学生进行探索,教材直接呈现出来让学生了解。之后,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