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29214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9 数学广角 ——鸡兔同笼教案(3份)

日期:2024-05-0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7328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鸡兔
    《练习二十四》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 编写意图 (1)第1题将“鸡兔同笼”的模型换成盒子里的大、小两种钢珠,钢珠的颗数相当于“总只数”而钢珠的总质量相当于“总脚数”。 (2)第2题是文字和情境相结合的题目,除文字叙述中呈现的条件信息外,图中的“大船6人、小船4人”也是重要的条件,这样的呈现方式更加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寻找相关信息的能力。 (3)第3题是与体育活动相关的数学问题,属于生活实际问题。题目中说明了有关的比赛规则,也排除了比赛中的特殊情况“是否有罚球得分”,为了更好地再现比赛的实际情况还出示了与解决问题无关的信息“我投了15个球”。这一信息的出示,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是有益于学生分辨数量关系的。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加深对“鸡兔同笼”数量关系的理解。 练习中的题目虽然形式上与“鸡兔同笼”问题不同,但在数量关系上却与“鸡兔同笼”问题一致。教学时,可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教师可做适当的引导和启发“这个问题和前面研究的‘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呢?”借助这样的问题,帮助学生将各种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沟通起来,一方面可有效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本质的理解。 (2)注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本练习中题目信息的呈现方式灵活多变,教学时应注意培养学生有效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例如,第2题除了正文给出的信息外,情境图里的“大船6人、小船4人”也是解题的重要条件,第3题则给出了多余信息,需要学生合理甄别选择,第4题的条件信息则全包含在情境图中,需要学生切实读懂图意。 编写意图 第4题和第6题中的已知条件全部借助情境图呈现,在情境图外出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的方式渗透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5题为了巩固假设法,在这里设计了这一变式性题目,训练学生综合分析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要正确理解和分析“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6分”这一条件。该题的答案是:3号选手答对了7题,1号选手答错了4题,2号选手答对了7题。 思考题则增加解决问题的趣味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学建议 (1)巩固方法,强化模型。 首先,借助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巩固列表法、假设法等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经历自主探究和交流讨论的过程,使得学生在巩固解题方法的同时加深对“鸡兔同笼”本质的理解。 (2)灵活解决“百僧百馍”问题。 思考题安排了另一个古代数学趣题“百僧百馍问题”。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灵活求解。例如,从题中信息“大和尚一人吃3个,小和尚3人吃1个”,知道1个大和尚和3个小和尚一共吃4个馒头,也就是4个馒头正好分给1个大和尚和3个小和尚。所以,我们可以把100个馒头每4个分为一组,一共可以分成100÷4=25组,而100个和尚也正好分成这样的25组。在每组中有1个大和尚和3个小和尚,这样就可知大和尚有25个,小和尚有75个。 《鸡兔同笼(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猜测的过程,尝试用列表、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有序思考,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体会用假设法的逻辑性和一般性。 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三、教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