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47620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导学案)

日期:2024-05-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6次 大小:23372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7课,苏联,经济,改革,导学案
  • cover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导学案)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2.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归纳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在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结果等方面的异同。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认识苏联改革的得与失。 知识点一 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_____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问题尤为突出。 2.内容 (1)农业方面 ①用_____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②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牲畜。 ③_____,扩大谷物生产。 ④开展大规模种植_____运动。 ⑤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_____。 (2)工业方面 ①将部分企业_____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②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 ③尝试推行“_____”,以调动生产积极性。 3.评价 (1)积极:一定程度上冲破了_____的束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局限 ①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_____。 ②“_____”的目标严重脱离苏联的实际。 ③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_____。 ④赫鲁晓夫个人作风因素也阻碍改革的进行。 4.结果:_____年,赫鲁晓夫在党内斗争中失败,被迫退出政治舞台。 【预习评价】 1.(判断)赫鲁晓夫改革是突破斯大林模式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 2.(判断)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最终又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 3.(思考)某一历史阶段,苏联曾投资50亿卢布在东部大规模垦荒。垦荒地的肥力迅速耗尽,几百万公顷土地遭风蚀,带来这一后果的苏联领导人是谁?21*cnjy*com21教育网 试答:   知识点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 1.目的: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状态。 2.内容 (1)工业方面 ①推行_____。 ②注意运用价值规律。 ③扩大企业的_____。 (2)农业方面 ①扩大_____的自主权。 ②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 ③提高_____价格。 ④放松对_____的限制。 3.评价 (1)积极:收到了一定效果。 (2)局限 ①改革没有突破原有_____的框架。 ②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_____。 ③与美国军备竞赛日益加剧,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4.结果:到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 【预习评价】 1.(判断)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策作了调整,并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尤其注重发展重工业。(  ) 2.(判断)勃列日涅夫为了纠正赫鲁晓夫的混乱,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政策。(  ) 知识点三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1.背景:_____年,苏联陷入危机边缘,戈尔巴乔夫上台。 2.内容 (1)从根本上触动了经济体制。 (2)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_____管理经济。 (3)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_____存在。 3.弊端 (1)提出了“_____”,并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原本已严重畸形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调。 (2)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给予企业自主权等政策没有真正实行。 4.后果 (1)改革陷入困境,经济继续滑坡。 (2)后来进行_____改革使国内局势逐渐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 【预习评价】 1.(判断)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 2.(判断)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  ) 3.(思考)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谁? 试答:   [误区警示] 赫鲁晓夫改革是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斯大林模式发起的一次冲击,但从总体上说,只是在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上,对斯大林经济模式中明显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