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356384

1 神奇的小针 教案+素材

日期:2025-10-0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152333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神奇,小针,教案,素材
    《神奇的小针》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第1课。? 教学分析: 《神奇的小针》是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尝试猜想和假设,了解科学家猜想的途径。课程设置是这样的,一开始让学生积极参与头脑风暴,对磁场的问题大胆猜想和想象,接着让学生讨论猜想的依据。接下来通过阅读科学家的猜想途径,理解掌握科学猜想的途径和方法。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科学上册书的学习,对科学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了学习科学的初步的方法。大胆猜想和假设是下册教材的整体要求,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科学探究的科学素养,知道发现问题,大胆猜想是解决问题的最初阶段。 教学目标:? 1、能从两块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关于磁极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2、能设计实验验证关于两块磁铁的磁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教学重点:? 1、将自己制作小磁针的方法告诉别人并能学习别人的方法。? 2、能说出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用自己的话解释在地球上磁铁能指南北方向的原理。? 教学准备:?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玩具小汽车、缝衣针、大头针、曲别针、指南针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你能使缝衣针吸起曲别针吗?? 二、活动:?磁极的相互作用? 1、确定教室里的南北方向。? 2、学生判断磁铁的S极与N极的指向。? 3、提出问题:把两个磁铁的两极相互靠近,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讨论、猜想。? 并提出注意事项:实验时,周围不能有其它磁铁的干扰。 4、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小组实验:把两个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个玩具小汽车上,多次变换磁极相对的方向。? (1)观察发生什么现象?? (2)讨论: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5、尝试用其他方法验证刚才得出的结论(水浮法、悬挂法??)。? 6、全班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7、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指导填写实验记录。? 8、组织学习“科学在线” 指南针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发明指南针的国家。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汉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吸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面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实用的指南针。最早的指南针是用天然磁体做成的,这说明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了天然磁铁及其吸铁性。据古书记载,远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正处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更是兴盛发达,因而促使了采矿业、冶炼业的发展。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从铁矿石中认识了磁石。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 公元前7世纪成书的《管子·地数》中就记载:“上有磁石者,下有铜金”。意思说,如果山上有磁石时,山里就藏有铁矿。地理名著《山海经》中,也曾记载“题灌山中多磁石”。《水经注》里记载了秦国阿房宫前面,用磁石制成大门,防避有人进宫谋刺暗杀,如坏人暗披盔甲、暗藏兵器入宫,就会被门吸住而被发现,这说明人民很早就发现了磁石的吸铁性,并加以利用了。 古代民间常用薄铁叶剪裁成鱼形,鱼的腹部略下凹,像一只小船,磁化后浮在水面,就能指南北。当时以此作为一种游戏。 北宋时,曾公亮在《武经总要》载有制作和使用指南鱼的方法:“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型,置炭火中烧之,侯通赤,以铁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向午也。”这是一种人工磁化的方法,它利用地球磁场使铁片磁化。即把烧红的铁片放置在子午线的方向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