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公输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 (2)了解墨子与其非攻思想。 (3)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熟读课文加深对字词和文章的理解,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探讨墨子的劝说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非正义战争的危害,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自己的努力。 1.积累文言实词。 2.理解墨子的劝说艺术。 墨子劝说的艺术。 第一课时 疏通文意理情节 一、新课导入 战争始终是世界人民深恶痛绝的解决矛盾的方法之一,有许多人为了维护和平而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这样一课,它的作者是墨子,他的“非攻”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仍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21·cn·jy·com 二、补充时代背景 墨子生活在先秦百家争鸣的时代、这个时期产生了各种流派,也出现了他们的代表著作,主要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通过这些著作来阐述自己一派的思想。比如《论语》阐述“仁爱”,《韩非子》宣扬法制,《老子》《庄子》宣扬无为而治等,《墨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它主要宣扬了“兼爱”“非攻”的思想。【出处:21教育名师】 三、朗读课文,正音断句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读不准读音的字词。 2.教师播放课文的音频资料,学生听读,纠正读错的音。 3.解决字词的读音,把握重音和语气停顿。 注意以下读音: 械(xiè) 牒(dié) 荆国(jīnɡ) 麋鹿(mí) 公输盘(bān) 鱼鳖鼋鼍(yuán tuó) 雉兔鲋鱼(fù) 敝舆(yú) 守圉(yù) 注意以下句子: ①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③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④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四、译读课文,疏通文句 1.学生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把不理解的字词句用波浪线画出。 2.同桌之间,前后位之间研究讨论,共同解决。 3.教师综合解答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 (1)重点词语 请献十金(请允许我,表敬辞) 荆之地方五千里(土地方圆,与现代汉语表意不同)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现代汉语中“机变”为“随机应变”之意) (2)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3)一词多义 见 说 文 争 长 起 已 为 然 类 (4)古今异义 再→子墨子起,再拜(古:两次;今:又一次) 方→荆之地方五千里(古:方圆,指面积;今:方形) 所以→吾知所以距子矣(古:用来……的方法;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褐→邻有短褐而欲窃之(古:粗布衣服;今:褐色) 牒→以牒为械(古:木片;今:文书或证件) (5)词类活用 吾义固不杀人(名词用作动词,坚持道义) 公输盘之攻械尽(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 (6)特殊句式 倒装句 ①起于鲁(状语后置,即“于鲁起”) ②胡不见我于王(状语后置,即“胡不于王见我”) ③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即“宋有何罪”) ④此为何若人(宾语前置,“何”是介词“若”的宾语,前置,应为“此为若何人”) 五、研读课文,把握情节 1.本文矛盾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提问:墨子采用怎样的方式劝阻楚国攻宋? 明确:墨子劝阻,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宋。21教育网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情节,解决了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对墨子的非攻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 七、作业 教学至此,敬请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基础积累”作业。 第二课时 口味语言寻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