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68756

第九课 美丽的西双版纳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1268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九,美丽,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 cover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汉字学习。 通过比较或分析汉字结构,学习本课的l5个生字。重点掌握“篷、媳、嫂、婶、甩、拴、狈、撤、啃”9个生字。21*cnjy*com 2.词语学习。 学习本课的33个新词语,要求会读、会写、会用。重点掌握材料中列举的“适宜、香喷喷、残酷、恐怖、狼狈、撤退、心驰神往、轻描淡写”8个常用词。 3.句型学习。 学习本课的“一边……一边……”、“那么……那么……”两个句型,要求能结合语境使用。 4.课文学习。 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学会真实交际,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1cnjy.com 课文———《美丽的西双版纳》。 课内自读课文———《烟台的海》。 (二)过程与方法。 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自己查字、词典来了解课文中生字和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全班分享和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版权所有:21教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努力掌握知识,热爱美丽的家乡,为发扬光大民族文化作出贡献。【出处:21教育名师】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句型的用法。 2.理解课文一和课文二的主要内容。 3.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二)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就本课主要内容的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注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成段表达能力。 2.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学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配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课文的结构、叙述顺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词的预习情况。并造句。) 2.检查课文的预习情况。文的内容进行提问。) 三、课文导入 导入1:同学们,“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提起神奇秀丽、风景如画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那里有神秘的原始森林、粗犷的民歌、丰富的民俗民风,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现在,让我们随着这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音乐,一起走进这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来亲身感受一下西双版纳独特的韵味。 幻灯片展示:西双版纳的一幅画面,并配以民歌作背景音乐。 导入2:西双版纳介绍。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是泰国、越南的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千米,边境线长966千米。它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21·世纪*教育网 西双版纳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稀有的动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观。 四、初学课文 1.方法和任务。 (1)昕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分小组朗读课文并交流初读感受。 2.预设问题。 (I)“我”在西双版纳领略到了怎样的自然风光? (2)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有什么特点? (3)傣族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傣味食品种类有多少? (4)野象谷的景色怎样?“我”见到野象没有? (5)“我”跟大象有了怎样的接触?“我”最喜欢看什么? 3.教学提示。 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先讲认识和理解,有多少说多少,不必求全;然后请学生回答预设的问题。 五、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 1.在小组中,每个学生用重点词语造句或进行交际运用。 2.小组互动学习。 每个学生整理自己不懂、不会的词语,在小组中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理解。理解不了的,提交到全班,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掌握。21*cnjy*com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