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434210

2018年苏州中考数学《第三讲:几何证明与计算题选讲》专题复习含答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9次 大小:11798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8年,苏州,中考,数学,第三讲:几何证明与计算题选讲,专题
  • cover
2018年苏州中考数学专题辅导 第三讲 几何证明与计算题选讲 真题再现: 1.(2008年苏州?本题6分)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 相交于O点,∠1=∠2,∠3=∠4. 求证:(1)△ABC≌△ADC; (2)BO=DO. 2.(2008年苏州?本题8分) 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5,AD=6,BC=12.动点P从D点出发沿DC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动点Q从C点出发沿CB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B点运动.两点同时出发,当P点到达C点时,Q点随之停止运动. (1)梯形ABCD的面积等于 ; (2)当PQ//AB时,P点离开D点的时间等于 秒; (3)当P、Q、C三点构成直角三角形时,P点离开D点多少时间? 3.(2009年江苏?本题满分10分)如图,在梯形中, E、F两点在边上,且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与有何等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2)当时,求证:是矩形. 4.(2009年江苏?本题满分10分)(1)观察与发现 小明将三角形纸片沿过点A的直线折叠,使得AC落在AB边上,折痕为AD,展开纸片(如图①);再次折叠该三角形纸片,使点A和点D重合,折痕为EF,展平纸片后得到(如图②).小明认为是等腰三角形,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2)实践与运用 将矩形纸片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BE(如图③);再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D落在BE上的点处,折痕为EG(如图④);再展平纸片(如图⑤).求图⑤中的大小. 5.(2010年苏州?本题6分) 如图,C是线段AB的中点,CD平分∠ACE,CE平分 ∠BCD,CD=CE. (1)求证:△ACD≌△BCE; (2)若∠D=50°,求∠B的度数. 6.(2010年苏州?本题8分) 如图,在△ABC中,∠C=90°,AC=8,BC=6.P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异于A、B两点),过点P分别作AC、BC边的垂线,垂足为M、N.设AP=x. (1)在△ABC中,AB= ; (2)当x= 时,矩形PMCN的周长是14; (3)是否存在x的值,使得△PAM的面积、△PBN的面积与矩形PMCN的面积同时相等?请说出你的判断,并加以说明. 7.(2011年苏州?本题6分)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梯形,AD∥BC,∠A=90°,BC=BD,CE⊥BD,垂足为E. (1)求证:△ABD≌△ECB; (2)若∠DBC=50°,求∠DCE的度数. 8.(2011年苏州?本题8分)如图,小明在大楼30米高(即PH=30米)的窗口P处进行观测,测得山坡上A处的俯角为15°,山脚B处的俯角为60°,已知该山坡的坡度i(即tan∠ABC)为1:,点P、H、B、C、A在同一个平面上.点H、B、C在同一条直线上,且PH⊥HC. (1)山坡坡角(即∠ABC)的度数等于 ▲ 度; (2)求A、B两点间的距离(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732). 9. (2012年苏州?本题6分) 如图,在梯形ABCD中,已知AD∥BC,AB=CD,延长线段CB到E,使BE=AD,连接AE、AC. (1)求证:△ABE≌CDA;(2)若∠DAC=40°,求∠EAC的度数. 10.(2012年苏州?本题8分)如图,已知斜坡AB长60米,坡角(即∠BAC)为30°,BC⊥AC.现计划在 斜坡中点D处挖去部分坡体(用阴影表示)修建一个平行于水平线CA的平台DE和一条 新的斜坡BE.(请将下面2小题的结果都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 732). (1)若修建的斜坡BE的坡角(即∠BEF)不大于45°,则平台DE的长最多为 米; (2)—座建筑物GH距离坡脚A点27米远(即AG=27米),小明在D点测得建筑物顶部H的仰角(即∠HDM)为30°.点B、C、A、G、H在同一个平面上,点C、A、G在同一条直线上,且HG丄CG,问建筑物GH高为多少米? 11.(7分)(2013?苏州)如图,在一笔直的海岸线l上有A,B两个观测站,A在B的正东方向,AB=2(单位:km).有一艘小船在点P处,从A测得小船在北偏西60°的方向,从B测得小船在北偏东45°的方向. (1)求点P到海岸线l的距离; (2)小船从点P处沿射线AP的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点C处.此时,从B测得小船在北偏西15°的方向.求点C与点B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