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光曲》 教学目的: 1、学习并演唱歌曲《渔光曲》,指导学生掌握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2、指导学生结合发声训练较好地将连贯的呼吸运用到歌曲中,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歌曲的内容、歌曲的情绪,更好地去感受、去表现歌者内心感情的变化。 2、指导学生在注意连贯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吐字力求清晰,演唱力求完整。 教学过程: 一、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 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 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 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 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U母音及a母音的训练 目的与要求: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连音训练 目的与要求:训练声音连贯统一。注意呼吸、发声的协调配合,每条练习都一口气唱完,音量不宜过大,力求使乐句的线条优美连贯,富有流动感,结尾的长音要用弱--强--弱来收音,防止声音直白和僵硬。21教育网 二、歌曲学习与演唱--歌曲《渔光曲》 1、作品简析: 《渔光曲》是同名影片的主题歌,作于1934年。 安娥(1905—1976)是我国近代现代音乐史上一位优秀的女歌词作家,原名张式源。河北省获鹿县人。1925年秋肄业于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加入了共青团和中国共产党。1927年至1929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3年至1937年在上海参加进步文艺运动,曾任百代唱片公司歌曲部主任。1949年出席了全国文代会,相继在北京人艺,中央实验歌剧院,中国戏剧家协会任创作员,兼任《歌曲》月刊的歌词顾问和编委。在“四人帮”横行的时期,因爱人田汉同志而遭受株连,于1976年不幸去世。主要作品有诗剧《高粱红了》《战地之春》《洪波曲》等,创作了《卖报歌》《三个姑娘》《节日的晚上》《新凤阳歌》等多首著名歌词。 任光(1900—1941)浙江嵊县人。从小喜爱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乐器。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当过钢琴修理工,同时学习音乐。1927年回国后,参加左翼剧联音乐小组及歌曲作者协会。1934年创作了这首《渔光曲》,以后又创作了《月光光》《新莲花落》《大地行军曲》等电影插曲。他创作的救亡歌曲有《打回老家去》《高粱红了》《别了皖南》等,此外,还写过歌剧《台儿庄》《洪波曲》等音乐。1940年在新四军军部工作,皖南事变中牺牲。21cnjy.com 《渔光曲》这部影片通过一个穷苦渔民家庭的破产,以及他们流浪和死亡的悲惨遭遇,揭露了旧社会渔业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压迫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掠夺。《渔光曲》这首主题歌,以凄婉的曲调描写了当时渔民的沉重劳动和被剥削的贫困生活,表达出他们内心的悲愤。这首歌在影片中反复出现,有力的烘托了影片的主题,产生了动人的艺术力量。聂耳曾评价这首歌:“《渔光曲》一曲,……其轰动的影响甚至成了后来影片要配上音乐才能卖座的一个潮流”。它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侥幸”,而是由于“内容的现实,节奏的哀愁,曲调的组织化”和“配合这影片的现实题材”。21·cn·jy·com 这首歌采用三段体的曲式,想象鲜明。虽然各段音调有所变化,由于节奏型的统一和用同一乐句写成的引子和间奏,使各段之间联系得以加强;徐缓的速度和贯穿全曲的特定节奏,描绘出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颠簸起伏的形象;虽然曲调采用了宫调式五声音阶,却没有一般大调明朗的色彩,而在旷远中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