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执教者:江拉 想一想 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哪些古诗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呢? 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正音正字] 乞 气 宵 霄 (乞巧 ) (天气 ) ( qǐ ) ( qì ) 宵:晚上 霄:天空 (今宵) (碧霄) (xiāo) (xiāo)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自由读] 妙记口诀 肖加宝盖(宀)熬通宵 雨上肖头是云霄 乞 霄 渡 (乞巧) (qǐ) (xiāo) (云霄) [生字学习] (dù) (渡过) (dù) (度过) 度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自由读] [感情朗读]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zú)(死),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了解作者] 牛郎织女传说 很久以前,牛郎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一天,老牛让牛郎去树林边,说会看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和他结为夫妻,牛郎纳闷,但还是去了,事情和老牛说的一样,结果他们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可是好景不长,一年后老牛交待完事情就死了,织女也被抓走了,牛郎带着儿女批着牛皮上天去追织女很快就追到了,不料王母拿下簪(zān)子划了条天河,他们被隔开了。他们互相挣扎着,天天以泪洗面,王母被感动了,就让他们每年见一次,就形成了现在的七夕。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浩瀚无际的青天。 [字词理解] 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 初七,又名七夕。 这天晚上。 1.乞巧: 2.今宵: 3.碧霄: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诗句注释] (1)这句里是不是真的写把一千条、一万条的红丝都穿完了呢 穿尽红丝千万条 这里是虚指,是说很多很多的意思。 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得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相关知识]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歌 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zǐ)妹千万年。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乞巧》教学设计 深圳宝安石岩塘头小学 江拉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同学们背诵的这些古诗,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而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