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442016

第六单元 第12课《塞鸿秋·浔阳即景》教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1230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第六,单元,12课,塞鸿秋·浔阳即景,教案
  • cover
《塞鸿秋·浔阳即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有韵味地朗读、背诵本首元曲。 2、理解句意,掌握本曲一句一景,巧用修辞的写作特点。 3、想象曲文中所描绘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曲中所勾画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想象、描绘曲文所勾画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背诵诗文,复习导入 1、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十二课中的前三首古诗,谁愿意为大家朗诵其中的一首?(指名背两首,齐背第三首)21·世纪*教育网 2、第十二课的课题是(指课件课题)古诗、曲四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最后一首曲———塞鸿秋·浔阳即景(板书课题,指导鸿字书写)。 这是一首“曲”,曲和诗、词一样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的,更适合配乐演唱,通俗易懂。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曲中,“塞鸿秋”为曲牌名,“浔阳即景”为题名。曲盛行于元朝,《塞鸿秋·浔阳即景》就是元朝著名文学家周德清写的(板书元曲)。(详细的介绍新的文学体裁,让学生们有清晰的认识,不要将曲和诗词混淆)2-1-c-n-j-y 二、走入文本,理解品析 1、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一首曲,注意读准字音。(自由读———指名读)(课件全文) 2、接下来谁能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理解诗意。 A、这些景物在作者笔下呈现了怎样的面貌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文中的第一句“长江万里白如练”(课件变红),这一句写的是长江(板书),反复读一读,你是怎样理解的?21教育网 (1)预设:长江绵延万里,像一匹白色的素绢。 (2)追问:你从哪儿理解到“像一匹白色的素绢”的?(白如练)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21cnjy.com (3)怎样读才能体现古语的韵味呢? (4)文中还有哪句也采用了这样的形式?请你找一找。(学生回答后课件变红,) (5)那接下来就请你自己读一读这几句,结合书下注释和自己的预习,想一想这几句作者所表达的意思?(生汇报,教师板书、点拨,指导朗读。) B、(1)再来读一读这几句。 (2)生读后师接道:一段江水,几座青山,点点江帆,飞泻山泉,这真是“江山无限美如___”呀,看来我们也可以像文学家周德清一样说出这样精炼的比喻句,谁能接下来在试着说一说?(指着课件)(课件出示“如”字练习题) C、同学们说的可真好,如果把这样优美的句子用在你的作文中,相信也会为你的作文增色的。在这首曲中,还有两句“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这又是什么意思呢?请你想一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汇报,板书、指导朗读。) 4、(指着板书)长江、淮山、江帆、山泉、远山、新月、塞鸿,作者一句一景,自下而上,由广袤的大地写到无垠的天际,最后以空中的鸿雁将天与地的景色合而为一,构成了一幅生动传神的浔阳江景图。不知道这幅图在你的头脑中是什么样子的,请闭上眼睛,尽情的想象吧!(教师配乐)朗读。(课件全文,音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熟读成诵。 (1)看到你们陶醉的表情,相信你们头脑中一定浮现出了一幅浔阳美景图,带着你头脑中的画面,再来读一读这首元曲吧,你一定能读出自己的韵味。(自由练读,教师巡视)21·cn·jy·com (2)读给你的同桌听。(互评) (3)谁来通过朗读给大家展示一下你心中的“塞鸿秋·浔阳即景”?(随机指导,学生互评人) (4)引读,(教师边说边画)“那浔阳的江景啊,真是美不胜收,远处长江———,淮山———;近看江帆———,山泉———;仰望天际晚云———,新月———;空中塞鸿———。” (5)我们常说熟读成诵,你现在能看着板书,试着诵读一下吗?(指名2人后齐背)(课件为黑屏)(前两节课学生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运用到这节课中,自然水到渠成,学生学的轻松,更会入情入景)2·1·c·n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