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577978

第10课《十六字令三首》教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1343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0课,十六字令三首,教案
  • cover
十六字令三首 王明昊 【教学目标】 品味词语,体会革命者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豪情壮志。 体味“景”与“情”之间的联系。 了解小令和词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多种朗读技巧,反复诵读小令,感受革命者的乐观的精神。 通过语文品味作者精准的用词和小令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1.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十六字令吗? 明确:小令的基本知识。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请注意读准字音。 先请学生来读,然后大学一起读。 从本文的时间入手,简单介绍写作背景和红军。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疯狂地逼近华北,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危难关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抗日,拯救民族危亡,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面对地上国民党几十万围追堵截,天上几十架敌机轰炸,越五岭,跨乌蒙,翻雪山,过六盘山……纵横11省,翻越18座大山,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21cnjy.com (了解背景之后,请同学们带着情感再读读) 4. 请同学们把这三首小令放到一起看,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字都是“山”(“山”要读出标题的感觉) 每句长短不一(要读出参差错落的音乐美)等。 5. 朗读课文,试着用一个词来分别概括三首小令中“山”的形象,一边读一边体会。 第一首:高耸雄险,高大巍峨 第二首:山势浩大、连绵不绝 第三首:顶天立地、挺拔险峻 6. 毛泽东这三首小令仅仅是在写山吗?山的背后,你又能读出什么呢? 明确:还有人(红军、革命队伍) 7. 你从哪里读出了“人”?这“人”的形象隐藏在哪些字的背后? 第一首:“惊回首”,惊叹。“未下鞍”,与民谣成对比,表现了表现出行军战士不畏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气概。21世纪教育网 第二首:“奔腾急”,奋勇争先。“万马战犹酣”,原本是喝酒畅快,这里是指革命战士壮怀激烈,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21教育网 第三首:“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借山写人,支撑起中华天地的是英勇的革命战士,是不怕牺牲、坚毅刚强、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8. 知人论诗 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21·cn·jy·com 毛泽东一生与山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他出生于大山中,大山铸就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在他少年时代,他在给父亲的信中说道:“少年立志出深山,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在革命征程中取得胜利的每一步,也都与山息息相关。 9. 小结课文 三首小令,犹如三个特写镜头,从行军写到战斗,内容上浑然一体,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大山的总体形象加以典型后凸现在我们面前,表现了作者的革命志向和乐观情怀。2·1·c·n·j·y 板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