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585850

17动物笑谈教案(共2课时)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2437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动物,笑谈,教案,2课时
    《动物笑谈》第一课时 课 题 《动物笑谈》 课时安排 共( 2 )课时 课程标准 标注课程标准页码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的生字词和重要的文学常识。  2.默读课文,了解并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的叙事方法和幽默诙谐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朗读法 品味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作业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 环 节 一  导入:互动型  [设计意图] 讲述自己与动物,或养动物的故事,激发学生参与课堂、阅读课文的兴趣。 一、预习扫描  [设计意图] 扫清文字障碍,激励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读出感受  [设计意图] 倡导自学为主,指导学生默读方法。 ] 课中作业:第一自然段文字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环 节 二 三、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 通过组内交流和探究,梳理出本文的写作特点,同时指导学生怎样进行重点语段分析。提高做题能力。  1.本文在语言和组材等方面表现了怎样的写作特点?梳理出来后,举例说明。  〔明确〕 (1)语言诙谐、幽默。作者大量地运用了轻松诙谐的语句,给文章增添了不少喜剧效果。如:“因为他们只看到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你叫那些观光客怎么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呢?”再如“我们家的客人常常会在这棵树前一站半天,想不出我们为什么把它打扮成这个模样,也不知道我们是用什么法子把毛线缠上去的”。这些带着调侃的话语,大大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效果。  (2)观察细致,刻画细腻。文中细腻的描写来源于作者细致的观察,作者对水鸭叫声的观察,对水鸭和雁鹅的比较,对鹦鹉可可来“我”家后的变化的观察,以及可可叫声特点的观察都使得作者能够在文中作出全面细致的描写,从而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重点语段阅读。  【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联系的思维能力。】  阅读“另一次我差点儿被送进疯人院里……真是谢天谢地,我总算松了一口气”,回答问题。  (1)选段第一句话起着怎样的作用?  (2)可可由“我”饲养后有了哪些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3)“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我怎么办?该不该喊它一声呢?”一段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 (1)总领作用。 (2)可可变得神采奕奕,并对“我”恋恋不舍。这一变化说明了动物也是有灵性的,只要对它好,它会知恩图报的。 (3)反问,这是“我”在问自己,其实也看出“我”在这种环境下看到可可的惊讶和难以置信。 (4)心理描写。这一段细腻地刻画了“我”当时的矛盾心理,在叫与不叫之间产生了疑虑,由此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多么爱着这只鹦鹉啊! 课中作业: 让学生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参照重点句的意思归纳各段要点。 环 节 三 四、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辨识能力。  【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你从下述材料中学到了什么?  材料一 据动物学家介绍,狼是最团结的动物,当狼群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时,定会群起而攻之;狼虽然通常独自活动,但你不会发现哪只狼在受伤时独自逃走。  材料二 一群狼突然向驯鹿群冲去,其中的一匹狼斜刺里冲到鹿群中,抓破一头驯鹿的腿,随后这头驯鹿又被放开。然后,狼群耐心地等待着时机,受伤的驯鹿渐渐失掉大量血液、力气和反抗的意志。不同的狼来不停撕咬驯鹿,使这头可怜的驯鹿旧伤未愈又添新创。当这头驯鹿已极为虚弱,再也不会对狼群构成严重威胁时,狼群开始出击。  材料三 据统计,狼群十次狩猎中只有一次是成功的,它们对此的反应不是无精打采、放弃努力或者自认败北。九次未果的狩猎不会让它们气馁,因为它们知道还有第十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