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589116

六年级下册语文13.毛泽东诗词两首 课件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20812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六年级,下册,语文,毛泽东,诗词,两首
  • cover
课件35张PPT。毛泽东诗词两首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的错误领导,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使红军损失惨重,敌强我弱。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再次“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其间经过11个省,翻过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爬雪山,过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长征简介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写作背景 七律·长征七律 长征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颔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颈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联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翻译: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远征”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日之长;“难”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不怕”、“只等闲”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总纲 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翻译:绵延不断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 运用夸张的手法,充分展现出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细浪”、“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金沙水拍大渡桥横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紧承“万水”,以金沙、大渡为代表 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巧夺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暖”,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寒”,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写长征的最后胜利,是全诗的高潮。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课文小结: 这首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写作背景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军,在六盘山前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在战斗胜利的鼓舞下,当天下午便一鼓作气翻过了六盘山。10月下旬,到达陕北,胜利地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诗就是毛主席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它生动表现了毛主席及其统率的英雄红军胜利地登上六盘山后,远望云天,抒发了彻底打垮国民党的坚强决心,发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作品译文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长空高阔,白云晴朗,望着南飞的大雁已飞到了天边。 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的路途。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