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625576

《马说》课件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24960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马说,课件
  • cover
课件40张PPT。教学目标 重点: (一)了解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并背诵课文,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 (二) (三)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领悟作者饱含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难点: (一)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大家认为马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它有着什么样的特征呢?《马说》 韩愈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讲课人:12汉教3班韦慧敏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宗大历三年至穆宗长庆四年,年五十六),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出生于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祖籍郡望昌黎郡(今河北省昌黎县),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是共同倡导中国唐代古文运动,合称“韩柳”。与唐代的“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澈”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散文,诗,均有名。著作有《昌黎先生集》。韩愈是唐代文学改革“古文运动”的著名领袖,主张“文以载道”,反对浮华文风,提出“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和西汉古文的基础上,又加以创新和发展,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革新精神的散文。韩愈被前人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古文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写作背景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昌黎,人称韩昌黎或称昌黎先生。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幼年早孤,由嫂抚养,唐宋八大家之首。《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跟《马说》(即第四篇)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一》)。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龙说》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文体介绍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像现代杂文的风格,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例如周敦颐的《爱莲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韩愈的《师说》等。《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 (本名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zhǐ)辱于奴隶 (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 (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 骈死:并列而死) 不以千里称也。 (凭借)(喂牲口用的槽)(著称)(故:所以;虽:即使)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 (吃一顿) (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 食(si)通“饲”,喂) (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这样,指示代词)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 (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表现;显现)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么,哪里, 疑问代词)(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尚且,犹)(可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 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 (通晓它的意思) 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