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655202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11 醉翁亭记 课件+朗读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41208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
    课件33张PPT。醉翁亭记欧阳修1.掌握“壑、辄”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朗读和背诵全文。 2.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3.学习本文精炼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学习目标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庆历5年(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9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背景资料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知识链接检查预习1.重点字音字形2.古今异义(1)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意趣,情趣。今义:意思或愿望。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3)射者中 古义: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今义:用推力或弹力送出(箭等)。 3.一词多义(1)名之者谁 (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3)山行六七里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4)杂然而前陈者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5)翼然临于泉上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6)自号曰醉翁也 (名词作动词,称呼)4.词类活用环滁皆山也: 林壑尤美: 峰回路转: 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杂然而前陈者: 5.词语释义环绕着滁州城。环,环绕。山谷。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回,曲折,回环。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云归,烟云聚拢;岩穴,山谷;暝,昏暗。阴暗。开放。茂盛,繁茂。这里指草木茂盛。杂然,交错的样子。陈,陈列,摆开。(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6.重点句子翻译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像那太阳出来之时,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黑暗与光明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4)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出游啊。(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友人的快乐为快乐。课文朗读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请归纳各个段落的内容。整体感知第1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 第2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