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665904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乡愁教案部编版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149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 cover
3、乡 愁 余光中 教学目标 ?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领会表达抽象事物的意义。 ? 3.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 4.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5.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 6.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 ??1.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 沉情感。 ?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深情导入 ? 月是故乡明,华夏民族是最恋家的民族。这种情结折射到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是浓浓的思乡情结。从远古时“狐死必首丘”的传说到上世纪末唱红的《常回家看看》,无不展示华夏民族那种浓得化不开的乡情、乡愁。 ? 几千年来,“乡土情结”几乎是游子的普遍心态,乡愁的音响一直在中国诗传统的城堡上空缭绕。故乡与游子,这似乎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 二、资料助读 ?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台湾十大现代诗人之一。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故而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代表作有:《乡愁》《乡愁四韵》《春天,遂想起》。 ? 少时异地求学,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三、感悟《乡愁》 ??? 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四、品味《乡愁》 ? 1、可从哪几个词语看出来“乡愁”一直萦绕在心头? ?小时侯、长大后、后来?、现在 ?????2、诗人把“乡愁”寄托在哪里? ?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托物寄情(意象) ?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作者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 ? 3、?“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几个词好在哪里? ?????分别改成“大大的”、“宽宽的”、“高高的”、“深深的”不是更能表现乡愁的浓重吗?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 明确:? 运用叠词,反衬乡愁之浓郁,增强诗歌表现力。 ? 邮票的"小"、船票的“窄”、坟墓的“矮”、海峡的“浅”,跟母子分别、夫妻分离、生死相隔、同胞相去的凝重的愁思恰好形成了强烈而又鲜明的对比,更突显出“愁”之深之重。 ? 4、这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 小时候———?求学在外思念母亲????母子离愁 ? 长大后———?新婚离别思念娇妻 夫妻离愁??????家愁? 后??来———?生死隔绝哀思难抑 丧母哀愁 ? 现 在———?国土分裂忧思绵 思归浓愁 国愁 ?五、拓展延伸 ? ????1、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 明确: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承继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 ? 不同之处在于,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