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687428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第17课金属 青岛版

日期:2025-10-0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29226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四,单元
    《金属》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17课 创新整合点: 1、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课:科学课应贴近学生生活,重视学生生活经验,金属这一材料做成的物品在生活中多而杂,涉及到方方面面,要对学生实物展示有很大局限性,而多媒体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是科学探究的主体,网络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搭建了一个很好的自学平台,有效解决了学生被动学习的问题。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探究情感,精心创设探究环节,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教材分析: 金属广泛应用于生活早已为学生所熟知,学生对金属物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研究金属不仅可以发现金属的特性,还有利于学生体验探究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使学生产生合理利用金属、创造性利用金属的欲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课是继“木材”、“陶瓷”之后,再次让学生经历和体验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探究方法有相似之处,利于达到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熟练选择探究方法的目的。 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对木头、陶瓷已进行了探究性学习,对金属的研究了解了基本的方向和方法,并且金属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材料,已经知道了金属的某些特征,所以老师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另外,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也可通过上网查询等方法解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金属是可再生的材料;了解金属的性质及用途。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提出探究金属特点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问题作出书面计划,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试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对研究的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金属特点的观察实验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观察试验结果;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环境与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准备:笔记本电脑、铜丝、铁钉、铝丝、铜勺、铝勺、木棒、筷子、砂纸、粉笔、烧杯、热水、电池、小电珠、导线、铁锤、铁砧等,供分组实验用。(6组,5人一组,2组共做同一实验,延展性都做)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材料,你认识它们吗? 你们的课桌是什么材料构成的?(木材)我们的课本呢?(纸)老师的水杯呢?(陶瓷)(出示部分常见材料,教师好像是随意点出几件物品,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不同的材料;其实,选取的材料具有代表性 ,涵盖学生已学的几种材料。)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几种材料已很熟悉了。今天老师又带来另一种生活中的材料,在这个神秘的口袋里,谁来摸一摸里面有什么?请你任意拿出一个物品,说说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在答案揭晓之前,你能感觉出来他是什么吗?摸不出来,我们可以看 一下。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它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生:金属。 师:(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让金属来当主角,进行一场有趣的探究活动。 师:刚才我们用看一看,摸一摸的方法,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了部分金属材料,今天,我们要继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亲自动手操作、对比、实验,并通过合作、交流自己去探究、发现关于金属的科学知识。 2、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师:那么关于金属,你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到:种类、来源、用途、特点……老师在黑板一边写下来) 师:同学们想研究得问题可真多,我们先来研究金属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要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前提,才能保证与此相联系的较高层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进入新课的教学,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相对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难度。〕 3、大胆猜测,制定实验方案,实验验证。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