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688704

诗三首·山行 课件+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36151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三首,山行,课件,教案,同步,练习
    《山行》同步练习 一、1.解释下面诗句中的加点词。 (1)远上寒山石径斜(      ) (2)停车坐爱枫林晚(      ) 2.文学常识填空。 《山行》作者是晚唐诗人_____,他与李商隐并提,世称_____。 3.用“∕”给下面诗句划分节奏。 (1)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2)秋 色 连 波,波 上 寒 烟 翠。 4.《山行》是一首记游诗,也是一幅优美动人的秋山图。这首诗写景的视觉角度有什么变化? _____ 二、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课内阅读 阅读《山行》,完成第5~7题。 山 行 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解释诗中加点的词。 (1)径: (2)霜叶: 6.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7.“霜叶红于二月花”包含着怎样的哲理? 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0题。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 李 白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③,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两水”,指句溪和宛溪。 8.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 9.“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其好在何处。 10.联系学过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一、1 (1)山路绵长 (2)因为 2. 杜牧———小李杜” 3.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2)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4.前二句概括描写山行所见全景,视线由低而高,由近及远。后二句具体描写近处的景致,视野开阔。 课后能力提升 二、5. (1)小路。(2)经霜的枫树叶。 6. 这首诗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从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可看出。 7. 经霜不凋,遇寒更显出旺盛的生命力。通过“霜叶”与“二月花”的比照表明:美不美,不在于是否有天生的丽质,而在于能否经受住后天的磨炼。 (二)8、(1)人烟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9、“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构成对偶,句式工整。以“明镜”喻“两水”,写出秋水的清澈、晶莹;以“彩虹”喻“双桥”,写出双桥之美。一个“夹”字,写出二溪合流绕城的情景:双桥好似彩虹,这“彩虹”的影子落入了“明镜”之中,一个“落”字,将天上与水中联系起来。 10、诗人政治失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 《山行》教学设计 《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生字“径”“霜”,理解词语“石径、坐、霜叶、红于”等词的意思。 理解背诵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朗读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表达的赞美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诗句。 【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件。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