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696814

【3年中考2年模拟复习学案】专题十五、文言文阅读(课内)(原卷+解析卷)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1次 大小:35444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解析,原卷,课内,阅读,文言文,十五
    专题十五、文言文阅读(课内) 考点定位。 1.实词解释———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虚词解释、辨析———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断句及句子翻译———给文言句子断句;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文意理解及概括———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5.写作技巧分析———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二、常见考点。 考点一 文学常识填空 考点二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考点三 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考点四 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考点五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 考点六 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考点七 分析人物形象 考点八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考点九 对比分析,拓展迁移 三、常见考点答题方法。 1.文学常识:可通过列表的形式进行归类记忆。熟练教材文言文作品的作者及其字、号、生活年代,作品风格等。 2.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即我们平常说的“根据上下文”。理解实词含义的方法: (1)迁移法。 ①课文迁移法。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意义推断词义,此法适用于课外文言阅读。 ②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可以通过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 推断法。 ①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② 对句判断法。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句现象很多,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此来判断。 3.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虚词意义和用法五推断法: ①语境推断法。文言虚词理解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要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可结合文意进行。 ②代入检验法。文言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将其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③句位分析法。即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来判断。如“其”字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在句中的动词后一般作代词。 ④语法切入法。如果某个虚词在两个语法结构一致的句子中所处位置相同,其用法一般也相同。 ⑤标志确认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词就能迅速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划分句子朗读节奏方法。 (一)五借助: (1)借助“曰”“云”“谓”断句,这些表示“说”的词语后往往要断开。 (2)借助名词断句。名词作主语要在其前断开,作宾语要在其后断开。 (3)借助虚词断句。一些虚词往往用于句首(如“夫”“至若”“盖”“若夫”等)或句尾(如“也”“乎”“耳”“焉”等)。 (4)借助句式断句。如对偶句、排比句等。 (5)按文言句式特点断句。如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断句时要注意古代语言的特点和意义的完整。 (二)要注意以下规律: ①主谓之间要停顿; ②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③句首发语词之后或关联词之前要停顿,如句首有“夫、盖、且、维”等词,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 ④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如“其一∕犬坐∕于前”; ⑤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⑥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⑦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⑧“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⑨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现在是一个双音节词,要分开读,如“可∕以一战”。 上述只是朗读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生搬硬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