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733038

11 醉翁亭记 课件+配套教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236199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醉翁亭,课件,配套,教案
    11 醉翁亭记 主课件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思路。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 3、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 过程与方法: 1、采用旅游赏景、依图配文、看图纠错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疏通文意,进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采用研讨的方式了解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寻古人足迹,感受祖国美丽山水风光和灿烂的文化,理解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本文从“乐”和“醉”中所抒发的?“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法学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漫步小石潭,体验了柳宗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抑郁忧伤;登岳阳楼,感悟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博大情怀,今天让我们再次登上醉翁亭,一起去品味欧阳修“醉翁之意“的旷达胸襟。 图片展示 醉翁亭 二、作者简介及出处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 又号六一居士。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课外小知识 六一居士传(节录)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1045年,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府,在此期间,他没有悲戚嗟叹,而是为百姓做事,颇有政绩。 《醉翁亭记》是作者上任滁州第二年写的。滁州风光秀丽,百姓民风淳朴,安于农事。欧阳修关心百姓,平时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自得其乐,将自己的失意抑郁压在山水与诗酒之乐中。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已成千古名句,传诵至今。 欧阳公记成,远近争传,疲于摹打。山僧云:寺库有毡,打碑用尽,至取僧室卧毡给用。凡商贾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以赠官,可以免税。 (《滁州志》) 欧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的《醉翁亭记》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 (《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 据说,《醉翁亭记》初稿开头是“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生字 滁( chú )壑(hè )琅琊(láng ) 暝(míng )晦(huì )辄(zhé ) 肴(yáo )野蔌(sù )颓然( ) 觥筹( gōng chóu )阴翳( yì ) 潺(chán )霏(fēi )伛偻( y? lǚ ) 解词,翻译文句、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环:环绕、围绕 ……也 :表判断,是 壑:山谷 而:表并列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山行:沿着山路(名词作状语) 山之僧智仙也 山上(名词) 于:从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翼然 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的翅膀一样(状语) 于 在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从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到 名 命名 不能名其一端也 说出 谓 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意 情趣 意有所及 心思 每有会意 意旨 乎 于 得无异乎 语气词,得 领会 莫得遁隐 能够 忘怀得失 得到的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