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 2.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设计 课题 2.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初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的观察、调查结果。 能力目标 1.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2.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与植物。 知识目标 1.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共同需求。2.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重点 让学生获得关于生物的亲身感受。 难点 能说出这些物体为什么是有生命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出示两组图片,一组是动植物的动态图片,一组是玩具的图片,让学生们观察思考。思考:看了这两组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结:第一组图片中的物体是动植物;第二组图片中的物体是玩具。追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组图片中,哪组图片中的物体是有生命的?小结:第一组继续探讨:你们觉得什么是“生命”呢?小结:生命就是生长变化的物质系统。生物学上的定义:生命是生物体所表现的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产生反应等的复合现象。提示:由此引入生命的定义,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生命。导入主题: 在我们身边哪些是有生命的物体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大自然里寻找一下吧———《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由图片导入,吸引学生兴趣,思维发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新课做铺垫。 讲授新课 我们每个人都有生命,那么有生命的物体还有哪些呢?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你可以找到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一)去校园寻找有生命的物体1.注意事项(1)在寻找过程中,要认真、仔细并做好记录;的规律分类。提示:通过活动,出示自己在校园里找到了哪些有生命的物体,出示课本P10、11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同时可以补充一些自己从图片中发现的有生命的物体。小结:出示我的观察记录 交流讨论:思考:通过记录观察到的物体,你们怎么想?小结:我们观察到的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2.我会作画把全班同学的资料汇总起来,画一张“校园生物分布图”。提示:通过让学生画自己发现的有生命的物体的分布图,加深学生对有生命的物体的认识和了解,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过渡:在校园里,我们找到了这么多有生命的物体,那么校园外都有哪些有生命的物体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二)去校园外寻找有生命的物体1.观察须知(1)安排一名小组记录员,在寻找时随时记下发现;(2)注意安全,在有水的地方、高的地方要特别小心;(3)尽量不要惊动或伤害有生命的物体;(4)如果是到校园外面去寻找,记得一定要和成人打招呼,也可以要求成人陪同。提示:通过让学生去校外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让学生感知生命的美好。出示自己从公园(电视上)、野外、家庭中观察到的动物和植物。我找到的有生命的物体:猫、狗、公鸡、狮子、大象、老虎、喜鹊、燕子、月季、绿萝、小麦、仙人掌、西红柿、茄子、黄瓜、杨树、七星瓢虫、蜗牛、蜘蛛、蜻蜓、天牛、苍蝇、蝉等。交流讨论:2.为什么说他们是有生命的?出示课本P13页观察后的讨论记录。思考:有生命的物体有哪些共同特点呢?小结:能够繁殖、长大、会呼吸、需要营养、会死亡、对刺激有反应、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等。追问:如何知道有生命的物体有反应呢?举例:(1)蚂蚁遇到障碍物会躲开。小狗遇到不认识的人会叫。害羞草遇到其他物体时叶子会合拢。思考:你们知道植物是怎样呼吸的吗?小结:植物和人一样,也在日夜不停地呼吸。虽然植物没有明显的呼吸器官,但是植物的———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