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742842

(浙江专用版)2018_2019高中历史全一册专题检测(打包8套)人民版必修1

日期:2025-05-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6次 大小:39765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一册,必修,人民,8套,打包,检测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检测(一) 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石培华在《中国历史纵横》写道:“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材料说明(  ) A.宗法制度为封建社会所沿袭 B.宗法观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封建社会的发展 C.封建社会政治统治腐败无能 D.家国一体的政治模式不利于传统科技的进步 答案 B 解析 材料说明封建社会承袭的“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等宗法观念,形成了中国封建统治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因而宗法观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封建社会的发展,故B项正确。 2.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 B.中央集权体制形成 C.血缘政治开始形成 D.统一国家初露端倪 答案 D 解析 商周时期还未建立皇帝制度,皇权专制局面始于秦,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形成,故B项错误;血缘政治始于夏朝,故C项错误;据材料“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可知,周朝通过血缘分封,管理广大国土,说明统一国家初露端倪,故D项正确。 3.西周初年兼并无数,封建制度遂发生大变革。分封同宗以树屏藩,授土勋旧以拓疆域。材料表明“封建制度”(  ) A.有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B.推动了西周政治文化的传播 C.是西周稳固统治的重要途径 D.加速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答案 C 解析 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故A项错误;材料中“以树屏藩”“以拓疆域”,未涉及文化的传播,故B项错误;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与材料中“以树屏藩”“以拓疆域”相符,故C项正确;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与材料中“西周初年”不符,故D项错误。 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时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公天下”主要体现在(  ) A.地主阶级开始夺取政权 B.按照德才察举官员 C.布衣将相格局全面形成 D.依据政绩任免官吏 答案 D 解析 郡县制的设立是国家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是地主阶级建立政权后强化统治的手段,故A项错误;察举制按照德才选拔官员,故B项错误;西汉为了加强皇权曾形成过布衣将相的局面,故C项错误;郡县制实现了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员直接由中央任免,故D项正确。 5.(2017·浙江教育绿色学考押题)湖南大学抢救性回购2 000余枚流落海外的秦简,这批秦简成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其中可能涉及的历史现象有(  ) ①皇帝制度 ②行省制 ③郡县制度 ④三省六部制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秦简可能涉及的历史现象应该是秦朝的或者秦朝以前的,行省制是元朝的,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排除含②或④的选项。 6.(2018·温州学考检测)贞观初,唐太宗下敕征兵年十八以下之体壮者,但门下给事中(掌驳正政令之事)魏征拒之,遂无果。此事说明(  ) A.兵部隶属门下省 B.门下省独掌大权 C.唐太宗大权旁落 D.君权受相权制约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根据题干材料“唐太宗下敕征兵……但门下给事中魏征拒之”可知门下省有封驳审议的职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帝的权力,故选D项。 7.唐代丞相会议在最后决策时,通常采取协商一致通过的方式,丞相必须在议决后上报皇帝的奏章联合署名,如某一丞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则此状即成为废状。这一做法有利于(  ) A.提高丞相议事的效率 B.削弱皇帝的决策权 C.避免官僚之间的内斗 D.加强相权间的制约 答案 D 解析 据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