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什么?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学习目标:1、借助当事人的回忆、新闻报道等材料,重现五四运动的史实,培养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2、通过对“火烧赵家楼”事件的认识,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观; 3、借助文字材料,自主探究,在细节中感悟五四运动的精神,形成致力于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一、触摸历史———进入五四罗家伦的五四记忆罗家伦(1897—1969),“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和命名者,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早年求学复旦公学、北京大学,是蔡元培的学生。1919年,在陈独秀、胡适支持下,与傅斯年、徐彦之成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同年,当选为北京学生界代表,到上海参加全国学联成立大会,支持新文化运动。 《我所参与的五四运动》系1931年罗家伦口述,记者马星野(后任中央通讯社社长)记录。你认为罗家伦的回忆作为史料是否真实可信? 口述资料:亲历者的回忆 文献资料:史学家著作、文章 报刊资料:报纸、刊物 其它资料:新闻图片、照片(1)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 (2)第二手史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是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研究对象的情况。 五四运动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 第一,是前次新华门事件的连续。 第二,是新文化运动所产生的思想变化的结果。 第三,是大家受了蔡孑民①的影响,一变从前羡慕官僚的心理而为鄙视官僚军阀的心理,……。 第四,是正当巴黎和会的时候,感觉到中国受人支配和帝国主义国家协以谋我的痛苦。 第五,因受欧战以后各国革命潮流的激荡。 罗家伦《我所参与的五四运动》 ①蔡元培,字孑民,1917年任北大校长。 一、触摸历史—进入五四1、罗家伦的五四记忆———五四之因 根据材料归纳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1918年3月3日,苏俄对德国单独媾和。为此,3月8日,日本决定对中国求防敌之协定,以便武装干涉俄国革命,并趁机侵占中国东北地区。5月21日上午,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2000多人,列队前往北京新华门北洋军阀总统府请愿,坚决要求废除丧权辱国的《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各校学生由于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加上军阀政府欺骗,第二天便复课了。 ———摘自百度百科 结合材料思考:为什么罗家伦认为五四运动是新华门事件的延续?新华门事件与北大学生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青年》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唤起广大青年的觉悟起了巨大的作用。 1917年1月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锐意改革,以“兼容并包”为办学宗旨,提倡“学术思想自由”,聘请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从上海迁到北京。 岳麓书社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 结合材料思考:北大学生为什么会成为前期五四运动的领导者? 新文化运动与蔡元培 1919年,十月革命所掀起的世界革命浪潮波及的范围更为扩大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汇合成一股汹涌壮阔的巨流,形成了俄国十月革命后的第一个世界革命的高潮。 彭明《五四运动史》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一战后出现世界性革命浪潮的原因。 新世纪 新希望结合下面材料思考:中国是否具备爆发革命浪潮的条件?为什么? 从1895至1913的十八年中,全国工人罢工达116次;同时期,上海一地发生70多次罢工。到了1914至1919年5月以前的期间,中国工人的自发斗争更加高涨,在这五年多的时间内,罢工即达100多次,仅上海一地就有85次。 彭明《五四运动史》导火索: 内因: 政治: 思想: 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