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751120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练习部编版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7次 大小:775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 cover
24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春望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 (1)《饮酒》(其五)中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家书是亲人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杜甫在《春望》中曾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诗句形容家书的珍贵。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结庐(lú)     车马喧(xuān) 搔更短(sāo) 不胜簪(zān)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结庐在人境 结:建造、构筑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2)问君何能尔 尔:如此,这样 (3)悠然见南山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4)山气日夕佳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5)浑欲不胜簪 浑:简直 4.文学常识填空。 (1)陶渊明,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2)杜甫,唐朝诗人,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人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5.阅读下面的文字,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如风筝、书法、二胡、诗词等),在文中的横线处补写句子。 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 (一)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完成下面的题目。 6.(枣庄中考)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而无车马喧”的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 “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 (二)阅读杜甫的《春望》,完成下面的题目。 8.诗题为“春望”,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结合全诗,说说题目中的“望”字有哪些含义。 【示例】“望”到的景物:国都、山河、草木、花、鸟。“望”字的含义有:①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碎,春天的凄凉景象;②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意思对即可) 9.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诗人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移情于景。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表达了诗人“感时(忧伤国事)”“惜别(恨别家人)”之悲。 10.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思吴江歌 张 翰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11.请结合全诗欣赏“秋风起兮木叶飞”一句。 该句通过对秋风、落叶的描写,交代了写作的时节,勾勒出一幅凄冷、萧条的画面,诗人触景生情,引出下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奠定了全诗伤感与落寞的感情基调。 1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详见本课“学法点津”】 表达了作者思乡而不能归乡的遗憾与悲伤之情。 雁门太守行 赤壁 渔家傲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 (1)《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